【天地网讯】
位于中国“四大药都”之首的安徽省亳州市,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起,种植、经营中药材之风经久不衰。近年来,为从源头管控质量,改变难管理、死亡率高、收益低等现状,亳州市开始探索从药农随意种植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的新模式,以实现中药材质量的“可追溯”。
亳州市经委药业促进科负责人廖自荣介绍说,亳州市中药资源计有171科,410种,其中植物类107科,295种;动物类64科,99种;矿物类13种,其它类3种。经常种植的中药材有230多个品种,其中,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为地道药材。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在谯城区,是白芍、菊花、板兰根、丹皮、夏枯球、白术、桔梗等的主产区,种植面积为80万亩,中药材种植专业村800多个。
“我家6亩地全种了药材,有白芍、丹皮、亳菊,今年药材价格高,算下来,一亩地收入8000元。如果种植常规作物,连一半收入都达不到。”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羊庙村村民马宣高兴地说,她种了20多年药,对药材的质量和规格很熟悉,基本能达到规范化种植标准。
马宣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药农的收入受到种植管理难、死亡率高等因素的制约,没有经验的药农很可能会亏本。她希望药农都能与医药企业签订规范化种植协议,这样能够给药农更多支持,还能减少种植风险。
近年来,亳州市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水平逐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完成夏种药材面积9.2万亩,在地中药材面积78.2万亩。政府也在引导和扶持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有计划地选择种植品种和规模。全市现有药业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2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涌现了标准化种植示范区、GAP基地、有机种植基地等一批规范化种植基地,规范化种植面积达2.38万亩。
廖自荣认为,医药企业要保证药材的质量安全,需要在种子、农药、化肥等关键点上进行有效的控制。实施GAP规范化种植,既为企业提供了质量有保障的原料,又提高了农民收入。
为从源头上控制药材质量,亳州市医药企业纷纷建设GAP品种基地,直接与基地、与农户对接。北京同仁堂(600085,股吧)(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广友说,他们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中药材种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即从人员培训到优良种苗繁育,合理施肥,规范化管理,技术指导,中药采收,生产加工,销售。
徐广友说,公司建立以“公司 基地 农户”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在谯城区五马镇、汤陵办事处10个村建立了1200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土地流转20000亩,GAP认证5000亩,带动农户66000多户。
亳州市经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协和成药业4个品种、千草药业4个品种、亳广药业10个品种、海鑫药业10个品种、德昌药业16个品种已通过GAP认证,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建立的千亩板蓝根GAP基地已完成综合评价和申报。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正在逐步扩大。除GAP基地外,还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八大规模基地:淝河薄荷基地;十八里白芍基地;谯东桔梗基地;华佗瓜蒌基地;观堂白术基地;沙土、大杨菊花基地;十九里牡丹基地;古井芦庙野生药材基地。中药材种植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趋势凸显,为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总投资3.5亿元的安徽亳州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示范区建设正在积极推进,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
亳州市谯城区农委副主任陈来运说,示范区规划建设面积3.9万亩,一期规划种植面积1.7万亩。目前,1.1万亩土地已统一流转给8家入园企业,进行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今年秋季已种植白芍4500亩,丹皮2500亩,桔梗、知母、白芷等3000亩。
陈来运表示,示范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GAP基地和集研发、生产、提取和物流集散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受此辐射,“公司 基地 (协会) 农户”的生产模式将得到全面推广。
亳州市副市长汤涌说,亳州将以规范中药材种植,提升药材品质为原则,全力打造规范化中药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中药农业品牌,形成以亳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中药材生产体系,为亳药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预计到2012年,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5万亩以上,中药材GAP认证品种5个以上,在全国乃至国际中药材市场上产生较大影响。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