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随着《欧盟传统药法》的大限将至,欧盟对中药材进口的相关法规,又会对占据我国中药材出口80%份额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的甘肃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此,记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采访。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由于欧盟并非甘肃中草药海外市场的主战场,所以业界认为短期内这种“生死劫”的遭遇或将不会降临在甘肃。但甘肃眼下必须要做的是要在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做大做强自己,改变目前这种仅把中药材当作农产品销售的局面。
产品多数出口东南亚
甘肃是众所周知的中药材原材料生产加工大省,像定西市素有“千年药乡”的美称。截至目前,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247万亩,产量50多万吨,产值30多亿元。全省十四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有中药材生产,特别是定西、陇南两市为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省的65%以上。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不仅是甘肃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定西等主产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据记者了解,目前甘肃中药材的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以上。早在2007年,仅定西市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年出口创汇就达300万美元。全省中药材的商品化率达90%以上,年交易额25亿元左右,产品远销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西欧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甘肃中药材出口的主要区域依然还在东南亚国家,存在的优势主要在于甘肃中药材资源整体表现为覆盖区域广、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特色优势明显;佛慈等制药企业在海外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甘肃的当归、黄(红)芪、甘草、大黄等系列产品也有了品牌效应。
企业外汇收入将明显减少
业内人在记者采访时提到,目前甘肃中草药在对外贸易中普遍存在明显软肋,主要存在于生产加工不规范影响中药材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使名牌产不能发挥应有的优势。
“欧盟提高门槛,对甘肃中草药来说有利有弊,利,在于将会敦促相关企业在产品内涵的提高、产业链延伸以及深层次、高含量开发等方面实现突破,改变目前这种卖原料或者粗加工品的低级竞争态势;更重要的一点可以促使对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即中国中药发明专利的申请方面有新的举措,“打破目前‘洋专利已经占中国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80%以上的尴尬。让甘肃的植物药也在海外注册,也就拿到了进入欧盟市场的正式身份。不利的一点则是,欧盟市场大门的关闭,将会明显减少赖以出口的甘肃药企的海外市场收入。”一位对甘肃中药材产业颇有研究的权威人士称。
迫使甘企走精加工之路
今年9月份,记者曾跟随定西市组织的一个“定西市中药材种植记者行”活动,踏访了陇西、渭源等我省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这个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甘肃中药材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全省中药材已由农户分散的清洗、整理、饮片加工为主,向专业加工企业中间物提取、中成药生产以及系列保健、美容化装品开发方向发展。但是卖原料为主的现象依然极为普遍,虽然也有几家深加工企业在尝试着走药材变医药的路子,但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形成竞争力。
正如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晖所说的,甘肃要做大中医药产业需配套环节支撑,比如说在产业管理方面,一定要走出之前的认识误区,不能把中药材作为农副产品看待,应作为药品来管理,否则难以标准化管理。做大做强中药产业,不能仅仅依靠做点中药饮片,还需要有强大的物流体系、仓储体系等一系列配套环节来支撑。另外,“走精细化加工的路子,一定是甘肃中草药未来的真正出路,而短期内国内市场应该还是大有可为,因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人很容易接受。而在学术界,中医究竟是科学还是经验学尚存在一定的国际争论,从这个角度讲,甘肃中草药立足国内市场未尝不可。”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