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强大杀手,由于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走高。对于大多数种类的癌症,医学专家能做的也仅仅是有限地延长患者的生命,无怪乎一般民众往往谈癌色变。
在去年12月18日举行的2010年北京药学年会上,著名无机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夔指出,在对抗癌症的战争中,防癌胜于抗癌,应在癌症启动、癌前病变、原位癌等阶段进行针对性干预,在天然食用植物中可以衍生出许多具有防癌功效的化合物,药厂可以考虑从食用植物中开发针对癌症启动阶段的阻断剂和针对癌症发展阶段的抑制剂。
预防胜于抗击
王夔院士在会上做的主题报告指出,20世纪“肃清癌细胞”的抗癌策略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因为“攻击于癌症已成势之后,难以全歼”,并且存在“削枝强干”、“敌我难分”的问题。但是,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男性肿瘤死亡率在1990年后呈现下降趋势,这与一些预防措施相关:美国政府在1979年警告吸烟引发肺癌,倡导戒烟,使男性肺癌的死亡率下降;而阿司匹林的使用则降低了大肠癌的风险。“阿司匹林预防大肠癌是最早的化学防癌案例,打开了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癌症预防的大门。”
根据王夔院士的报告,癌症从启动到轻微的癌前病变到发展成为恶性肿瘤,通常需要几年、几十年时间,这个过程是来得及进行干预和逆转的,从而制止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所以,我们应总结经验,转变策略,从过去的肃清癌细胞抗癌转变为干预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的预防策略,阶段性、有针对性地干预病理过程。对于癌症启动阶段,开发阻断剂,对于癌症的促进、发展阶段,开发抑制剂。
预防用活性化合物除了化学药物、植物药和微量元素以外,王夔教授重点讲述了可食植物成分的衍生物,从中可以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而发展成新药,或者发现新的药理作用和新靶点,也可以开发膳食补充剂和功能食品。“从可食用植物成分衍生发展新药是很有前途的。国内目前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外发展得很快。”
从可食植物中开发防癌新品
在致癌物代谢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一种II相酶具有消除致癌因子,抑制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的功能。可食植物成分中比如香豆素衍生物、黄酮和查尔酮、姜黄素衍生物、桂皮酸衍生物、共轭多烯、苯丁烯酮、异硫氰化合物等,都可开发II相酶诱导剂,成为癌症阻断剂。以花椰菜中含有的化合物异硫氰化物为例,上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发现十字花科植物中含有促进II相代谢酶表达的活性物质存在,而II相代谢酶活性增强有助于抑制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随后,科学家确定了该活性成分为异硫氰化物,并在花椰菜苗中发现大量异硫氰化物存在,为这类物质的防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许多可食植物中含有防癌物质。例如咖喱中含有的姜黄素能够抑制前列腺癌、淋巴癌等多种癌细胞;西兰花、卷心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中含有的异硫氰化物也具有防癌效果;番茄中的番茄红素能够通过诱导抗氧化酶产生、抑制癌细胞增殖等过程抑制前列腺癌的发展;大蒜、洋葱中的大蒜辣素和阿霍烯能够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对消化道肿瘤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王夔院士表示,预防癌症是大势所趋,可使用植物中含有这么多具有防癌功效的成分,药厂应考虑从中开发药品或者功能食品。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