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在采访多家券商分析师后,记者发现,分析师已敏锐地觉察出中药产业链变化的方向,并在中成药企业的估值上给出了相应的调整。
中成药生产企业正集体陷入一个烦恼——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大大降低了中成药业务的毛利率,而成本上涨产生的矛盾却难以完全转嫁到产品售价上。从已披露的多份医药上市公司的中成药业务情况来看,尽管2010年净利润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但原料成本增加却导致了公司盈利能力下跌,这具体反映在毛利率的快速下滑上。
药材价格暴涨
我国多种常用中药材自2009年开始就进入了价格上涨的通道。中国中药协会在今年1月初提供的一份数据证实: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有84%(约451种)涨价,涨幅多在5%至180%。其中,28%的中药材价格涨幅超过51%,6%超过181%,2%超过300%(详见图一:2010年537种中药材涨价分布情况)。冬虫夏草、阿胶、西洋参、太子参、三七、牛黄等位列上升榜首。业内人士认为,去年中药材涨价幅度之大、频率之快均属罕见,加大了未来中药材价格和市场的不稳定性。
市场上,有些中药材甚至比黄金还受欢迎,其价格涨幅之大足以让许多投资品种望尘莫及。根据中信证券对中药材的价格追踪情况,我国13种主要中药材2010年均价同比涨幅的均值达到95.69%,相对2009年几乎达到翻倍的增长(详见表一:主要中药材价格跟踪简表)。以太子参为例,该药材2010年均价为114元/公斤,接近2009年均价24元/公斤的五倍,而2011年1月太子参价格更进一步提升,每公斤高达300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三七2010年均价为310元/公斤,在2009年均价基础上,也翻了两倍,而今年1月份三七报价更高达330元/公斤。
中药药材涨价可以说非常厉害,中药生产企业如果能布局上游,就解决了原材料问题,是个大利好;未来,一家中药类上市公司如果能系统布局上游原材料领域,在市场对其估值时,会产生正面影响。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