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读者致电本报称,往常不到10元的感冒灵冲剂,现在价格翻番,涨到将近20元了。经济导报记者调查证实了这一情况,同时发现此轮药价上涨已经持续了近两年,很多中药以及常备成药都受到波及。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针对中药的“一致性评价”“两票制”的先后落实,原料药生产成本、成品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了这两年的药价上涨;但对原料药生产的严控以及研发的投入,也让药品品质同步提升,患者康复也更快。
目前药价还算稳定,受访人士预计未来不会出现大面积上涨;与此同时,亦有数据显示,一些不存在原材料涨价压力的西药也有提价,有“跟风”涨价的嫌疑,应提醒监管部门注意。
常备成药价普遍翻番
济南市中康元诊所,是一家经营内科、中医科的社区诊所。诊所医师李邦威注意到,这两年中药价格越来越高了,“前些年一剂药10元的情况很常见,现在一剂药动辄数十元。”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不光是中药,成药的价格也在上涨。在鹏程阁大药房七里山西路店,其工作人员证实,感冒灵冲剂价格确实从以前的每盒不足10元,上涨至现在的14.5元。“我们店卖的这个价格,比其他药店都要便宜不少。”按照这位工作人员的说法,感冒灵冲剂价格确实在两年内接近翻番。
除了感冒灵,其他一些常备药如丹参片,价格也由每盒10元上涨到现在的20元;黄连上清片由每盒5-6元,上涨到现在的10元;牛黄上清片也由每盒5-6元,上涨到现在的10元;而夏季常备应急药品——藿香正气口服液,由每盒10元上涨到现在的13元,涨幅也不算小。
“成药价格普遍翻番,但这不是最近才突然涨价的,大概是从2018年年初,陆陆续续涨上来的。”这位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而且现在价格也稳定一段时间了,顾客也没有刚开始那么抱怨了。”
与之相比,西药的价格并没有明显的提升。经济导报记者又拜访了以销售西药为主的漱玉平民大药房泉景天沅店,店内工作人员表示,近年店内多数药品价格相对稳定,很少有“翻番”那么大的涨幅。
“不过硝酸甘油价格倒是翻了几倍。”该人士表示,正因店内药品整体价格稳定,所以硝酸甘油售价的暴涨才令人印象深刻。
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到成药
作为资深医师,李邦威表示,他们诊所使用的中药药材,都是从医药公司购买的,“此前,我们需要对方提供随货单,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溯源,如果药材有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找到问题所在。”而据了解,为了降低成本,也曾有医师选择“绕过”医药公司,利用个人关系从原产地直接采购材料药到诊所炮制。
到了2015年底,山东首先在济南等6市实施“两票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入库验收药品时,应要求流通企业提供生产企业开出的进货发票复印件,做到票、账、货、款一致”。“如此一来,诊所的进货渠道就绕不开医药公司了,而医药公司药材的来源也绕不开生产企业了,中间环节增加,价格自然就会提升。”李邦威称,“以金银花为例,‘两票制’实施前,每公斤常在百元上下,但现在每公斤要400元。”
不仅是金银花,近两年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经济导报记者检索“药通网”后发现,当下有不少中药材如青礞石、天竺子、紫苏等,月涨幅高达150%,且价格仍在上涨中;而在年涨幅中,最高的芒硝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700%,野丹参上涨了550%,人中白上涨了246.2%。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了成药价格的上涨。比如,太极集团曾在去年11月2日发布《关于藿香正气口服液调价的公告》称,鉴于2018年主要原料苍术等原、辅、包材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出厂价平均上调11%。经济导报记者验证发现,整个2018年,苍术的价格由每公斤90元上涨至110元;而2016年8月份(即“药通网”有记录的最早日期),苍术每公斤才47元,难怪在鹏程阁大药房,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售价从10元上涨至13元。
“中药涨价的另一个时间节点,则是‘一致性评价’的全面展开。”李邦威说,所谓“一致性评价”,就是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我国在2018年开始了针对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剂、成药的再评价工作,相当于针对成药进行“一致性评价”。李邦威认为,长久以来不少中药、成药以及中药注射剂,存在检验虽合格,疗效却不佳的问题,而“一致性评价”正是要完善和完成我国的特有的药品分类注册体系建设。
“一致性评价”对药品价格有何影响?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哈药股份上个月发布公告称,其分公司中药二厂收到国家食药监局颁发的关于蒙脱石散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通过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公告还显示,中药二厂该药品的销售额为904万元,而针对该药品一致性评价已投入研发费用约285万元。虽然公告未涉及蒙脱石散是否调价,但接近年销售额三分之一的研发费用,已经大大提升药品的生产成本。
此外,经济导报记者还注意到,一些上市公司财报提到,全国各地环保治理影响了原料药生产,继而原料药产品市场供应吃紧,最终造成成品药的价格上涨。
未来药价趋平稳
“‘两票制’以及‘一致性评价’,一方面大幅提升了中药、成药价格,但同时也淘汰了很多低效、高副作用的药物,虽然这些药品很廉价。”李邦威认为,药价大幅上涨有两面性,“近年来对中药原料药的硫、重金属含量加强了检测,一些不合格的炮制方法也被淘汰。西药方面,土霉素、氯霉素,都是价格便宜副作用高的药物,也逐渐被淘汰了。”
不过在“提质”的同时,部分药品的价格也涨得离谱,如前文提到的硝酸甘油,过去几元钱一瓶,现在已经涨到了50多元。据了解,硝酸甘油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硝酸严重短缺,而一些硝酸生产厂家也正面临环保问题。
此外,经济导报记者还注意到,上述原料短缺的现象还提升了大型企业的利润。比如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其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就提到“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企业……原料药产品市场供应吃紧,利润增幅加大,高于行业均值1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3%,增幅比行业平均值高5.2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7.8%,增幅比行业平均值高1.9个百分点;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8%,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
去年,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执行会长潘广成,在被问及造成原料药价格为何飞涨时表示:“一是产能没跟上去,而需求又很旺盛,价格就会上涨;还有就是可能是故意行为,即销售单位和厂家联起手来搞垄断,然后把价格提上去,获取暴利。”
“这是一个短期现象,国家政策是不允许的,是要打击这种垄断行为的。”对于上述行为,潘广成如是说,而且他还判断,“一些短缺品种的原料药,也要逐渐增加产能。”
当下市场的表现,似乎印证了上述判断,前述药店工作人员就表示,虽然成药去年大幅涨价,但今年价格已趋于平稳,估计未来也不会有太大的涨价空间。
凭借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李邦威认为,尽管中药、成药的价格翻了番,但药效也有显著提升,“感觉患者康复得更快了。所以对药品涨价也要多角度评判,不应该总盯着廉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