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近年来,太和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一手抓桔梗基地的巩固和发展,一手抓薄荷基地的恢复与重建,大力促进中药材产业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通过建基地、扶龙头、兴市场、强服务,逐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格局。
到目前为止,太和县中药材发展到桔梗、薄荷、板蓝根等10多个品种,面积23.6万多亩,年产值7.8亿元。其中桔梗12万亩,薄荷8万亩,板蓝根1.5万亩,其他2.1万亩。带动13.2万农户从事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户均来自药材产业的年收入在3500元以上。
一、实施农产品区域布局战略,促进生产基地规模化。根据国家、省、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因势利导,我县确定了10大农业主导产业,制定了发展规划,并按规划进行实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药材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以李兴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各乡镇的桔梗生产基地,常年种植桔梗12万亩,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3.6亿元左右,其中李兴镇5万余亩,被命名为省级特色主导产业示范镇;阮桥镇板兰根基地,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年产量4800吨,年产值1800万元,是广州白云山制药厂指定的GAP生产基地;薄荷种植面积在九十年代中期达到30万亩,后因市场等因素影响,价格暴跌,种植面积下滑到3万亩左右,近两年来,随着龙头企业的兴起,薄荷基地在逐渐恢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年产量1100多吨。全县农业产业化基地正朝着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同时,基地与企业积极探索采用订单、最低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企农关系进一步密切。
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促进龙头企业群体化。几年来,太和县始终坚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首要环节来抓,重点实施了四个“一批”工程,即:鼓励企业扩能改造壮大一批;利用政策资金扶植一批;积极招商引资新兴一批;依托特色产业突破一批。使龙头企业在规模、数量和带动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现有省市级龙头企业21家,仅中药材产业拥有千万元以上资产的加工营销企业7家,百万元以上的15家,10万元以上的营销大户58家,这些大型龙头企业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为药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企业一方面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头作用,保证了药农的中药材生产积极性,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销路通畅,效益丰厚。
三、实施创汇经济战略,促进市场营销外向化。近年来,太和县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出口创汇企业的扶植力度,技术上派专业人员与他们一起开发市场,研制新产品,销售上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争取了对外贸易自营出口权,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认真落实有关农业产业化政策,给出口“龙头”企业最大的优惠条件,激发了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热情。目前,有自营出口权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5家,共有6个系列13种产品可供出口,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年出口量2.3万吨,出口创汇达6285万美元。
四、实施市场拉动战略,促进经营市场专业化。农商是太和的特色,市场是太和的优势。为促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太和县结合小城镇建设,通过资金、技术和信息的大力扶持,建成了规模较大的李兴镇桔梗专业市场。通过完善市场功能,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客商、农户排忧解难。同时不断完善集镇和工业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配套设施,积极改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李兴镇桔梗专业市场有收购门市部320多家,带动了8万剩余劳动力就业,社会化分工在李兴镇桔梗生产、加工、销售中越来越清晰,打药、除草、挖药、刮药、捡药、加工、装箱、装卸、运输等一系列工序,都有专门服务队伍,有的还挂牌营业。例如,桔梗初加工阶段的分拣、去泥、刮皮等工序,加工费一般是0.30—0.40元/公斤,农民干一天可得加工费10—20元。
五、实施品牌战略 ,促进产品生产标准化。为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太和县先后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广泛宣传国家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增强管理者和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生产环境治理、产地检测、投入品管理、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目前阮桥镇板兰根已通过国家医药总局GAP基地认证。该基地是广州白云山中药厂指定原料基地,并与厂房签订常年供货合同,实行订单生产。李兴2万亩桔梗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 “李兴”、“鹏宇”牌桔梗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六、实施政策推动战略,促进政府服务规范化。为适应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太和县在制定产业政策、优化区域布局上下功夫,努力防止低水平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真正把农业产业化经营转移到讲求实效、加快发展的轨道上来。切实提供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要求农业、商业、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认真落实上级制定的优惠政策,转变作风,优化环境,为企业搞好服务。一是通过银企对接、申报项目等形式,拓宽农业产业化融资渠道,突破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瓶颈。2008年,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达1000多万元,金融部门贷款达8000多万元,其他投资近1亿元。通过积极引导,相当一部分民营资本开始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目前,全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6个,注册资金达5000多万元。三是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我县档案健全的农民经纪人已突破1500人,从事中药材产业的经纪人约460人。四是构建信息网络体系。为确保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企”,县委县政府围绕“三农”放大服务窗口、创新服务方式,以政府网站、农业部门网站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以农技“110”作为农业信息咨询平台,举办“网上展厅”和商品供求“一站通”,解决了农产品供求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安徽省太和县农委)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