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预计9月底中药溯源系统的试运行可以完成。”四川中药溯源项目CEO张成武告诉记者,系统完成试点后即可投入商用,其经验或向全国推广。
据悉,今年6月中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在对试点软硬件系统平台及其在试点单位的应用进行考察调研时明确指出,将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政策支持及应用推广。6月底,该系统建设初步完成,进入前期试运行阶段。
自发科研探路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次试运行的中药溯源系统项目,采用的是企业自发先行科研试点,政府后续扶持推广的路径。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创新动力公司等6家单位在2年前联合成立的中药溯源项目组,在中国中药协会的指导下,开展了中药溯源的学术研究、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和小范围试点,并完成了中药溯源商品分类标准制定、中药溯源编码体系制定、中药溯源系统软硬件平台开发等工作。
目前,中药溯源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流程基本覆盖药材基础信息录入、药材流通、饮片生产和饮片使用等环节,并已在国际商贸城中药材市场、成都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中医医院进行前期试运行。
“当然,我们期望有关部门能同时出台对已溯源的中药实行优先准入、优质优价等有关政策支持,使企业形成自我造血功能,自我良性循环,逐步摆脱依靠国家按传统方式给项目拨款才能生存的模式。”项目组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悉,该中药溯源系统还能与国家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对接,使电子监管延伸至原本未能覆盖的种养殖、收购源头、流通、饮片等环节。
成本由企业负担
中药材溯源系统目前试点的8种川产道地中药材是:川贝母、白芷、川芎、麦冬、附子、半夏、大黄、厚朴。
据介绍,该系统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以现有中药质量控制手段为基础,将市场流通的中药产品贴上二维条码或RFID(射频识别)标签,记录种植、加工、检测乃至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甚至包括药材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肥料、农药的化学成分含量等信息,都可通过系统查询获知。
除了政府监管、公众查询、产业运营三大功能外,该系统还具有良好的召回机制。可以建立产业链相关企业诚信体系,以及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这也正是项目组认为系统运行费用该由企业承担的主要原因。
张成武向记者透露,在试运行阶段,中药材溯源系统的运行成本从项目经费中支付;而正式商用后,估计将由生产企业承担。“费用主要产生在硬件上,如传感器的配备等。”在张成武看来,中药材溯源系统的推广使用,能提高产品(中药)的质量保证度,实现优胜劣汰。
对生产企业或将承担中药溯源系统运行成本的问题,“吃螃蟹者”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云指出,对严格执行GAP/GMP要求的企业而言,并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GAP和GMP本身就要求企业对生产全流程进行记录,如今不过是像财务公开,把记录向社会公布,规范操作的企业不会增加什么成本。”江云如是说。
种植溯源待完善
尽管对饮片生产、流通和使用三环节的追溯,江云均胸有成竹,但他也承认,目前在系统中药材种植溯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6月29日,有关部门对中药溯源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察时,也指出系统已基本能实现中药材的物流和质量追溯功能。但在中药材流通环节,药材来源及种植信息的录入方式还需要完善,这样方能实现种植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未来,在对系统进一步完善后,将会逐步扩大试运行范围,实现试点全过程覆盖。
有业内人士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中药索证索票、购销台帐的电子化,建立中药流通追溯体系,做到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有利于提高流通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强化防范措施,形成溯源追责机制。从监管层面看,系统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问题药物的发现和处理能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中药行为,提高中药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就行业层面来讲,将促进中药现代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
消息人士透露,中药溯源系统9月底完成商用试点后,年内或将在成都召开现场推广工作会,总结经验并向全国推广。(医药经济报 李蕴明)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