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岁末年初,被誉为“云药之乡”的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鲁甸乡传来好消息:全乡药材产值突破1亿元,达1.28亿元,95%的农户种植药材,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林区之一和著名的“云药之乡”,鲁甸乡在科学发展,建设“七彩云南”,探索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奏出了一曲嘹亮的凯歌。
一个神奇迷人的地方
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老君山片区腹地的鲁甸乡,幅员面积574平方公里,80%被森林覆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末,省委一位主要领导在欧洲访问,英国植物学家问这位领导,滇西北横断山中有一株数千年的铁杉还存在否?这位领导急电省有关部门速查,结果回报说:有此树,而且依然存活。这位植物学家获此消息后,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连说“OK、OK!”。
原来早在30年代,英国著名植物学家付利斯先后来到鲁甸考察,惊喜地发现在一片仅仅1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几乎汇集了横断山所有的植物种类,其中的这株铁杉树胸径达3.724米,周长达11.693米,经科学推算树龄为5000年。在这片森林中仅裸子植物就有柏科、松科、三尖杉与红豆杉等10属目;杜鹃花有5个属,30余种。被子植物有较原始的木兰科、水青树科、昆桐树科、且毛莨科等多种稀有属种。被国内外专家称作“横断山植物的天然避难所”。
其实,国外植物学家对鲁甸的了解只是一枝半叶。解放后,无数科学家到鲁甸考察,鲁甸众多的珍稀植物令科学家们瞠目。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的植物药就有贝母、天 麻、当归、半夏、重楼、龙胆、茯苓、秦艽、岩白菜、草乌、五味子、续断、大黄、附子、木瓜等数百种之多。在1987年开展的丽江中草药普查中,就采集到样本256种。在鲁甸,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巴掌下去能按到三种药”的说法。科学家称鲁甸是“植物天堂”、“植物生长的最佳小环境”。
富集的植物资源,加上长期的探索,使鲁甸各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植物药的经验。他们不但驯化了大量的野生植物药,为解除病痛服务,而且为中草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世纪30年代,奔波于茶马古道的马帮不远万里,引来木香在鲁甸种植成功,开辟了人工种植木香的先河。鲁甸乡所产木香,品质优良、香味足,被冠名为“云木香”。上世纪50年代末,鲁甸乡又引种东北人参获得成功,被植物学家称之为开创了“北参南移”的创举。后来,鲁甸乡又成功引种西洋参,并于1987年7月通过了云南省科委、中科院昆明分院主持的鉴定验级。1990年8月获得国家卫生部新药证书。据悉,鲁甸种植的人参,其人参皂甙含量为8.21%,比进口西洋参皂甙含量高。目前,鲁甸已经成为我国南方最适宜种植西洋参的地区之一。
2007年,鲁甸乡被云南省认定为“云药之乡”。
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然而,极为丰富的药材资源并没有给鲁甸人带来富足。长期以来,鲁甸人守着“金山富矿”仍然过着贫困的日子。鲁甸乡党委书记王宏涛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甸人没有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几经周折和艰辛探索以后,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找到了立足资源优势,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闯出了一条高寒山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鲁甸乡曾经是滇西北最大的林区之一。1998年以前,鲁甸乡的经济是典型的木头经济,当时,全乡有58个木材加工厂,275辆“东风牌”卡车,另有5000头犏牛在山上拉木料,可以说是全乡齐上阵,男女老少齐动员。一位新华社记者曾经这样写道:“木头经济造就了鲁甸乡一时的繁荣和富足。在滇西北高原腹地的小山乡,曾被人戏称为‘小香港’。就是‘城里人’副食品定量供应的年代,鲁甸人民就已经过上了天天杀鸡宰鸭、顿顿啤酒佐餐的日子。”
1998年天然林禁伐,木头经济的时代结束了,鲁甸一落千丈。农民收入和乡财政收入的减少,使乡党委、乡政府困惑,农民急躁。一些林业事件的发生,更使鲁甸乡成为上级机关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面对彷徨和低谷,经过阵痛以后,鲁甸乡党委、乡政府经过反思深深认识到:各种矛盾千头万绪,而要解决鲁甸的稳定问题,必须走出一条产业调整转型的道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而这条路子,就是依托鲁甸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药材产业和生态产业。于是,乡党委、乡政府提出了“放下斧头,人心归田地,大干农产业”的号召。一批共产党员和能人被率先动员起来,他们走回田间,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敢冲敢闯、不畏艰难的茶马古道精神,把发展重点放在中草药种植上,开辟了一条鲁甸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短短几年时间,鲁甸令人刮目相看,药材种植产业很快形成,产业大户迅速崛起,土地流转的经验很快推开。玉龙县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市领导亲临考察调研。鲁甸乡成为丽江市天然林禁伐后调整转型,大干农产业的一面旗帜,经验在全市推广学习。
成功学家小盖洛普曾有一句名言:“成功本身绝不是目的”。鲁甸乡在初步探索出一条山区农业产业的发展道路后,并没有停下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乡党委、乡政府不断调整思路,以更高的发展思维和更大的探索勇气,提出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建设“七彩云南”和生态产业发展基地的战略,切实加快产业调整升级,努力把鲁甸药材大乡建设成为药材名乡。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鲁甸在新的发展中,不断探索,迈出更新更大的步伐,令人瞩目:
药材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十一五”期间,乡党委、乡政府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结合鲁甸实际,对药材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活调优,突出药材产业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乡药材产业迅猛发展。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1.8万亩,增加到了2010年的4.3万亩,种植面积占全乡耕地总面积近1半。种植品种从过去的木香、秦艽、人参、西洋参、当归等品种扩大到附子、续断、当归、天 麻、白术、重楼、珠子参、独定子、桔梗等50余个品种。其中纹党参、桔梗、白术、黄草乌等10余个品种为引进品种。同时,全乡还对濒危珍稀植物药进行保护性繁殖,已种植滇重楼1200亩,珠子参280亩,鲁甸黄天 麻50余亩,独定子400余亩。从而在鲁甸基本形成了药材品种多,门类齐全、优势突出的格局,鲁甸已经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云药之乡”。
药材种植大户迅速崛起在鲁甸乡,药材种植大户成为全乡药材产业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崛起大大加快了鲁甸乡药材产业的发展。目前,全乡种植50亩以上的药材产业种植大户已经增加到100余户,种植面积最大到800余亩。这些大户种植的品种各有千秋,各具特色。重楼种植大户和云,从2004年开始种植滇重楼,现在种植规模达到800多亩。2010年,仅重楼种子一项就收入600余万元。珠子参种植大户和国海,累计种植珠子参280亩,前景十分可观。另外,他还与农户合作,种植黄山药1200亩。种植大户李文光,以种植木香、秦艽、续断为主,年收入50万元。残疾人种植大户和绍东,以种植西洋参、桔梗为主。王桂全、王桂祥以种植木香、秦艽、红豆杉为主。种植大户的崛起,加快了土地合理流转的进程,全乡形成了土地向大户集中,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的发展格局。土地的流转为村民就近就地打工提供了条件,打工费高达每天每工元,每年为农民带来了数百万元的收入。同时,极大地推动了药材产业向更好更高的目标发展。
更多外来企业慕名而至鲁甸丰富的资源,优越的环境,加上良好的引资政策,使更多的外商和企业纷纷慕名而至。上海南岭保健品有限公司看中拉美荣药材基地的土地和气候资源,投资种植人参、西洋参近400亩,今年开挖可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公司计划用两年时间把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亩以上。成都地奥集团在鲁甸建成黄山药种植基地1200亩。云南药物研究所制药厂建立目前最紧缺的珠子参基地,目前已经种植280亩。另外,还有上海双金制药、马来西亚仁和集团等纷纷到鲁甸建设原料基地,开展科学研究。
激活流通市场前景看好近几年来,乡党委、乡政府两次组织村委会干部、种植大户和药材经销商到河北、四川等地药市考察,面对面地宣传鲁甸的药材资源,引进药材经销商,使鲁甸乡的中药材资源广泛被市场认识和接受。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玉龙县鲁甸乡这个著名的“云药之乡”声誉鹊起。现在,鲁甸不仅有享誉全国的云木香,占有市场优势的秦艽,还有人无我有,市场看好和急需的滇重楼、珠子参、鲁甸黄天 麻。人参,特别是西洋参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些药材在市场上也是十分走俏。药材经销商从过去的丽江、大理、昆明拓展到四川、安徽、河北、广东、上海等地,促进销售形成大网络。
种植农户收入快速增加2010年,鲁甸乡药材产值达1.28亿元,全乡有95%的农户种植药材,户均收入突破3万元。作为全省最大的林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地,鲁甸乡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在生态环境得到最好的保护的同时,闯出了一条山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新路子。
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玉龙县鲁甸乡走出了一条天然林禁伐后,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道路,展现出了“云药之乡”的风采,给山区人民带来了收益和实惠,也受到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
然而,鲁甸乡党委、乡政府却清醒地认识到,做大做强“云药之乡”这篇大文章,充分挖掘鲁甸这个“云药之乡”的潜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的药材种植基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只要坚持不懈地提升“云药之乡”的品牌形象,就一定能让鲁甸乡这个植物药的宝库,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鲁甸乡党委书记王宏涛、乡长刘廷朝一致认为,鲁甸乡药材产业的开发前景远大,方兴未艾。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的发展推进了生物制药业的发展,为中药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道路;二是中药材用途的扩展特别是在养生保健、饮食开发、馈赠礼品、旅游商品等方面广泛运用,为中药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三是国家对振兴中医药产业的重视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四是随着野生中草药的数量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无论从对中药材的需求还是对中药材的保护来说,其发展空间极大;五是随着世界上特别是欧洲国家对中药材独特疗效的接受和认可,以及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对中药材产品,特别是生物制药产品市场的激烈争夺,将推动市场对中药材的极大需求。
鲁甸乡党委、乡政府更看好鲁甸这块发展中药材的热土。鲁甸乡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十分富集。高海拔和低纬度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小环境”、“小气候”,土地资源更是肥沃广阔。是只有我、别无他的“植物天堂”和植物药“大观园”。而当地农民长期以来种植中药材的成熟经验和敢试敢闯的茶马古道精神,更为鲁甸乡药材产业走出特色、走出新高奠定了发展基础,开拓了空间。
为了加快“云药名乡”建设步伐,鲁甸乡描绘出了未来发展蓝图。在发展定位上,根据中药材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品牌药上,如闻名全国的云木香、秦艽、附子等;以及稀有药物上,如滇重楼、珠子参、黄山药、人参、西洋参、天 麻。同时,将根据市场需求,加大桔梗、白术、大黄的生产。
乡党委、乡政府将大力探索林下种植项目,如纹党参、鲁甸黄天 麻、猪苓、独定子等。在发展方法上,采取壮大产业大户和引进外来知名企业,争取在两年内使百亩以上的大户达到200户以上。在扩大种植的同时开展对人参、西洋参、天 麻等的精深加工,如中药饮片厂等,进一步增强发展竞争实力。在发展措施上,加大科研力度,聘请省内外植物学家、制药企业专家到鲁甸考察,进行专题研讨。在发展目标上,争取把鲁甸乡建设成为“三个基地”,即:一是特色药重要的原料基地;二是云南省濒危植物药繁殖基地;三是国内外知名的科研基地和教学实验实习基地。
我们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玉龙县鲁甸乡这个著名的“云药之乡”,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