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记者黄 岚)在日前召开的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推进会上,主办方透露,以中药产业为主的贵州省医药制造业,在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仍然“高歌猛进”,主营业务以年均19.5%的速度快速增长,利润总额仅居饮料、煤炭、烟草之后,利润增幅则高居四行业第一,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产业之一。
这一骄人成绩,与科技的重要支撑密不可分——“十一五”以来,贵州省级以上投入财政扶持资金2.5亿元以上,扶持中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近千个,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8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4项,新建中药材种植及创新药物研发平台13个,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平台建设,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赤水,珍稀名贵药材金钗石斛已能大规模种植,目前已达2.9万亩,预计“十二五”期末将达10万亩。赤水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金钗石斛生产基地,这一成绩即得益于省科技厅支持的“金钗石斛组培育苗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处领先水平。
在施秉,依靠科技支撑,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国唯一有三个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的种植基地县。其中,先后获得国家18项科技成果的“施秉太子参”成为知名品牌。
在企业,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共同经验”。贵州同济堂于2007年率先在美国上市,近3年净利润增加了10倍,跨入中国中药行业利润前30名,其高增长活力,来自于1997年以来承担的多项国家级省级中药科研项目,极大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
贵州威门药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方式自立“苗药头花蓼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研究”的研究课题,不仅填补了国内同类研究的空白、为贵州头花蓼产业链的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使企业在优质中药资源的研发中占得先机。
贵州百灵坚持利用生物技术以地道药材的良种繁育为企业的战略核心,不断进行科技投入,致力推出高科技含量和高品质的产品。分别与贵州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合作建设了两个研发平台,形成各种药材提取工艺研究能力,以及涵盖全部液体与固体口服制剂成型生产的中试能力。
据了解,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研发能力也不断增强:2006~2010年获得中药新药证书18个,目前在研中药新药120余个,其中32个获得临床批件,中药新药注册申报26个。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淫羊藿等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形成20个品种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框架。太子参、石斛等一批地道品种的育苗及种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此外,通过鼓励扶持中药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全省制药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150家企业的500余条生产线(车间)通过GMP认证。
贵州省委、省政府将中药产业作为做大做强特色新型工业产业的十大产业之一来打造,要求民族医药总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20%以上,到2015年达到500亿元,同时将中药材种植作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来进行培育,发展50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