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CPI:中药材高位运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8月7日公布的7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6.5%,创下年内新高,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也高达13.7%。2009年以来,中药材行业一改多年颓势,呈现井喷式上涨,今年6月达到最高点,中药材综合指数曾达到2885.20,随后在国家的调控下,经过连续两个月下跌,9月4日的综指报收到2499.30,与6月份最高点相比下跌了13.37%,但依然同比上涨9.93%。
□本报记者 李淼
在全国中药材大涨价的背景下,我省药农也走出低迷,连续两年实现大幅增收。由于近2个月以来药材市场调整,药市回落趋势明显,加上前期因价高大幅扩种,使得药材种植风险不断积累,不少药农开始为是否会再次出现“药贱伤农”而担心。
涨声一片药农搭上增收顺风车
9月4日,在麦冬主产地三台县的花园镇营城村,药农们刚刚将麦冬地里套种的玉米采收完毕,又开始为即将要套种的大蒜、莴笋和萝卜忙活起来。
“今年清明前后产新时的收购均价在每公斤30多元到40元,比去年高出近10元/公斤以上,比前年高出20元/公斤以上,之后市场价一路走高,一度达到每公斤140元—150元。去年每亩麦冬能卖到1万多元,比前年多卖4000元左右,今年每亩能卖2万多元,比去年还翻了一番。”营城村药农林楚俊算了算细账,现在一个小工60元/天,肥料3000元/亩,种苗和承包地也分别要花到1000元一亩,这样算下来一亩地的生产成本要4000元—5000元。“即使这样,今年每亩能净赚1万元左右。”
林楚俊说,如果将每亩套种苦瓜、莴笋、玉米的收入算上,就更加可观。
在中国川芎之乡——彭州市敖平镇,这几天川芎播种基本结束。彭州市川芎协会会长钱安寿告诉记者,彭州拥有川芎近4万亩,涉及1.2万户农户。今年一亩川芎除去1500元左右的成本,净收入也在4000多元。由于五六月份产新以来,便遇到药材市场调整,因此,川芎每亩的利润要比去年少一两千元,但整体收入与前几年相比依然可观。
麦冬、川芎这两支川产药材主力军近年来大起大落的走势,其实是川产药材乃至整个中药材市场巨变的缩影。
据记者从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获悉,2006年以后,中药材市场陷入长期低迷,不少药农甚至改种粮食。比如麦冬曾低到四五元一公斤,川芎在2008年产新后也曾跌落到10元/公斤。然而,随着2009年中药材市场井喷式的暴涨并不断高位上扬,川产药材也顺势“涨”声四起,川贝母和麦冬等纷纷领涨。川芎虽未领涨,但也在2009年底回升到17元/公斤,到去年11月份则涨到35元/公斤。
风险加大期待政府专合社理性引导
药市如股市,价格越高风险越大。今年7月中旬,发改委首次重拳打击药材囤积炒作行为,拉开了整顿中药市场的序幕,行情随即出现明显回落,而且下行趋势延续至今。7月,川芎成为拉动药市初次回落主力之一,从每公斤28元—29元,一直跌至20元左右;而麦冬也从每公斤150元左右的罕见高价“跳水”至95元—105元。
“虽然药市出现回落,但在多年的高价作用下,药农的种植规模可能还会有大幅扩大,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特别是如白芷、川芎、麦冬这些品种。”8月,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曾通过本报建议,药农应保持高度警惕。
然而,在行情出现回落之前,像麦冬、川芎这些川产药材,种植已经结束,药农开始担心来年的风险。“彭州川芎今年面积从3.2万亩扩大到3.8万亩左右,一些副产区如什邡、眉山等地,看到川芎赚钱后,也纷纷跟进,彭州周边等市县川芎面积增加了30%。”钱安寿说,面积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必然导致供大于求。而据林楚俊了解,三台的麦冬面积也比去年增加了至少五千亩,不少从未涉足过药材种植的山区也种起了麦冬,明年行情无疑非常严峻。
蒋尔国预计,中药材价格应该会回落到一个合理和健康的平台,但回到前几年那种极端的低迷行情可能性不大。
“希望政府能加强引导,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基地发挥作用,从而让药价能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波动,而不是大起大落,打击药农的积极性。”林楚俊的想法其实代表了无数四川药农的心声。而据钱安寿介绍,敖平川芎合作社今年就引进了天津的大型药厂建立基地,保价回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