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本报记者 李淼 文/图
12月21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指向2221.90点,与今年6月2924.02点的最高点相比,短短半年跌幅高达25%。
2009年以来,中药材市场从低迷走向井喷式上涨。游资的涌入,药商的大量囤货并相互抛盘抬价,最终编织出一片虚假繁荣。随着今年7月发改委首次重拳出击,药市应声步入寒冬。这不仅导致我省近80%药商亏损,且积累下的大量库存也为市场埋下“定时炸弹”,而虚高最终误导我省不少地方盲目跟风扩种,供求失衡再度加剧。作为拥有5042种药材资源、蕴藏量全国首位的四川,随着大宗品种产新接踵而至,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我省百万药农该何去何从?政府该如何加强引导,让药农风险降至最低,并带领药农走出恶性怪圈?12月15日以来,记者深入川芎、麦冬及泽泻等产区调查,并走访相关部门和专家,一探究竟。
击鼓传花埋下“炸弹” 八成药商掉进自挖陷阱
三台县涪城麦冬产量占全国总量80%,在其核心产区花园镇,药商王森由于谨慎灵通,成为今年当地为数不多的未亏钱的人。其妻弟亏了十多万,妹妹亏了三十万——这个数额在当地极其普通,今年三台上千名麦冬经销商中逾8成亏钱,最多的亏损两百万。据王森介绍,麦冬自去年春节断货后一路涨到120元/公斤,产新后掉到70元左右,今年5月反弹到130多元,短暂回调后在6月份飙升至160元左右的顶峰;9月20号开始崩盘,9月28号前后跌破百元大关,在记者采访的12月15日,已经跌到65元。“高得吓人,一天跌1万元/吨也吓人。”王森说,在2006年后的低迷行情中,麦冬只有低到如今不可想象的4—5元/公斤。
疯狂麦冬的大起大落,成为近两年药材市场极端不正常的生动注脚。记者调查我省几个大宗品种发现,虽然药市升温有多年行情低迷导致面积减少、甲流拉动等因素,但如此的虚高行情基本上都是在药农出货之后由游资进入,或药商入手囤货并不断互相抬价炒作的结果。“今年产新时候,产区来的新面孔有100多人,我家里就住了十多人,只有打地铺。”王森说,他们中不少是以前未曾搞过麦冬的药商。据王森介绍,有人买了20吨货就囤着不卖,而产区产新后高峰期囤货高达两三千吨,然后“你100元卖点给我,我110元卖点给你,价格就抬起来了”。
而今年彭州的川芎也曾创下33.5元/公斤的高价。据从业20余年的资深药商肖军介绍,“其实只有两三吨货是这个价,也是大户故意抬价炒作出来的。”因此,当拥有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和国家工信部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资质的 “中药材天地网”,在2010年上半年提出风险预警时,看着还不断飙升的价格,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是耸人听闻。
但热炒的药市总算让药农小沾了点光。花园镇营城村杨国志的六七分麦冬,产新时大部分卖到70—80元/公斤,最高时也少量卖过110元,赚了上万块钱。但彭州的川芎药农在均价15元左右就几乎走了一半;彭山的泽泻种植户春节前后就在8元/公斤左右售完,后来涨到20多元则几乎与药农无关。
药市连续两三年的持续走高,更是使得八成川产药商出现亏损,掉进亲手挖的陷阱。同时,游资涌入建下不少 “老鼠仓”、药商手中积累大量库存,最终导致价格走跌下市场消化困难。虽然据三台麦冬协会支部书记王体材介绍,三台库存只有500吨左右,但全国各大药市及药企手中还有多少存货目前难以估计。“川芎更是库存惊人,粗略估计在明年产新前,整个社会库存可能近5000吨。”肖军很担心。
“这也许还仅仅是冰山一角,库存不走完,市场就难以回升,这可能是继续带领中药材指数继续下探2000点甚至更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告诉记者,三年上涨积累下的库存为药市埋下颗“定时炸弹”。最坏的后果则在于,药商和游资击鼓传花,最终将错误信息传导到不明就里的农民手中,跟风扩种似乎成为必然。
虚假繁荣误导扩种 数十万药农或将吞下苦果
12月18日,泽泻核心产区彭山市谢家镇,路边满是绿油油的川芎和焦黄的泽泻。尽管离采挖还有几天,红石村药农吴建群早已忙活起来,她对因扩种而即将到来的市场风险毫不知情。据彭山泽泻协会会长王维清介绍,今年全川泽泻增种1万多亩,但彭山只占三四千亩,主要是眉山东坡、夹江等副产区乃至非传统产区增加的。
而麦冬主产区三台县,种植面积连续十年都稳定在3万亩左右。然而,记者在该县农业局查到最新报表显示,今年该县麦冬种植面积达3.5895万亩,预计产量超万吨,面积整整比2010年增加18.2%,据了解,该县甚至一些原本不种麦冬的乡镇也开始少量试种。“我们认为应该在3万亩左右比较正常,但今年的高价使得药农积极性非常高,我们也无法控制。”三台县农业局局长陈文光告诉记者。
在川芎主产区彭州今年盛传一句话——“副产区如今都成了主产区”。据资深药商肖军介绍,在产量占全国80%以上的彭州,核心产区敖平镇的面积稳定在3万余亩,但是军乐、万年等往年规模有限的乡镇,今年扩种得一眼望不到边,而周边的彭山、邛崃、什邡等副产区更是加紧扩种试种。什邡市隐峰镇川芎专合社理事长段照龙告诉记者,仅该镇就比去年扩种了2000多亩川芎,而什邡估计达到1.5万亩,同比增加20%。“整个副产区起码增加面积30%以上。”彭州市川芎协会会长钱安寿估算。
由于不少地方农业部门习惯在产新之后才有一手统计数据,因此,记者从中药材天地网根据其川内60家信息站调查显示:从今年与2010年相比较,我省川芎面积从6-6.5万亩增至7-8万亩;川麦冬从3万亩增至4.8万亩;川白芷从0.95万亩增至1.4万亩;泽泻从4-4.5亩增至6万亩。仅此几种药材就涉及十多万农户,而根据 《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到2012年,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将达170万亩。因此,此轮扩种风险可能涉及数十万甚至近百万药农。
比面积数字更强烈说明风险在即的,是供需失衡的对比。“川芎年需求量稳定在一万吨,但明年产新后保守估计会超过2万吨,甚至达到2.5万吨;麦冬年需求量略上涨到1.1—1.2万吨,但仅川麦冬明年产新后可能会在1.1万吨,加上湖北的5000吨及零散产区产量,全国保守估计在1.5万吨,预计增加30%;泽泻年需求量在6000吨—7000吨,今年底可能总量能达到8000—9000吨,全国则在万吨以上……”中国中药材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告诉记者,严重的供大于求,使得未来川产药材的损失不可避免。
“麦冬估计就在30元/公斤的成本线附近,甚至更低”;“川芎可能跌破10元/公斤成本价,在8—10元”;“泽泻普通药农成本在6—7元,今年产新后价格估计在5元—6元多,包田种植的亏本更严重”——对于产新后的未来行情,绝大多数人很不看好。
少了是宝,多了是草。几个大宗药材品种因药农盲目跟风扩种而造成的十分严峻的供需矛盾,正是整个川产药材不容乐观的后市的一个缩影。近两年尝到涨价甜头的四川药农将很可能今后两三年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专家支招药农期盼 药材综合服务体系亟待建立
“如果明年产新后短期价格还在成本价以上,药农还会继续种植,如果价格再低,非主产区将可能大面积减种。”贾海彬分析。
就这样,遭遇烂市大幅减种,随之价格上扬,再由药商和游资哄炒拉出虚高行情,药农继而盲从跟风扩种,从而陷入“药贵跟风、药贱伤农”的恶性怪圈。“希望政府能提供真实及时的信息以供参考。”不少药农发出这样的感慨。而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也希望省级部门突出优势产业基地,牵头加强省内区域协调联动,合理引导布局,从而保护药农利益。
面对即将到来的风险,药农该如何在短期内将损失降到最低?长期看,该如何规避这种“药贵跟风、药贱伤农”的恶性循环?
“短期看,首先要政府主导,通过短信、公示栏等方式加强市场信息通报,并避免药农被小贩、囤货商的虚假信息误导;通过信息引导企业到产地下订单;此外,还要提醒药农不要轻易囤积等待所谓高价,并适当调整种植面积,同时通过专合社让药农抱团增强风险应对能力。”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认为,此外还可以通过药材套种玉米、蔬菜等作物实现立体种植增收,从而将风险减小到最低。
而长期来看,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兴福建议,应由省级部门牵头,及早建立中药材综合服务体系,包括现代信息服务平台、现代仓储物流、远程交易平台。可加强与中药材市场、电子信息公司的合作,借力获得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以供决策参考;通过气调库等仓储建设来调节市场;引导企业合理发展生产基地,让供需面对面,形成订单农业,从而减少中间环节的炒作行为,并且加大深加工发展,扩大市场用药需求等。
“此外,政府部门应引导建立优质生产基地,通过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运用,提高区域性特色产业的效益和市场信誉,引导市场走优质优价之路,最终使盲目跟风的地区因缺乏比较优势而谨慎种植,并加强规划引导,对优势地区实行生产补贴,将生产面积控制在适宜范围。”陈兴福建议。
据记者了解,三台县目前就在花园镇营城村试点了500亩“粮药菜”复合型高效种植模式,并正在跟北大医学院联合开发麦冬的食用功能,其市场空间不可限量,当地一个2000吨的气调库项目力争在明年产新前建成——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子。
(文中药商系化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