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美国记者提出的“是否担心西方病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中医?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作了回应。
黄璐琦表示:“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不担心的原因,来自于信心和实践。中医和西医虽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对健康、疾病有不同的认识角度,但是它们都会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正是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现在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中医针灸。为此,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纳入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
黄璐琦还介绍了本次疫情中使用的三个方剂。
第一个是清肺排毒方,它来源于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还有小柴胡汤、五苓散等,是一个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一个通用方。在全国10个省(除湖北省以外),66个定点医疗机构已纳入1263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的1214例,占到96.12%。57例重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服用清肺排毒汤的临床观察中,其中42例治愈出院,占到了73.7%,无一例转为危重症型。患者的肺部影像学对比显示,服用清肺排毒汤两个疗程(6天)后,53例(93%)患者的肺部病灶显示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吸收。根据临床研究的数据,清肺排毒汤在阻止轻型、普通型转为重型、危重型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阻断了病情的恶化,极大的降低了病亡率,减弱了疫情的危害程度。
第二个是宣肺败毒方,是在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葶苈大枣泄肺汤、千金苇茎汤等经典名方的基础上凝练而来。在武汉市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单位开展的宣肺败毒组(70例)与对照组(50例)的研究对照显示:宣肺败毒方在控制炎症、提高淋巴细胞计数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的恢复提高17%,临床治愈率能够提高2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该方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40例,平均转阴时间为9.66天,无一例转为重型、危重型,CT诊断好转率为85%。并且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夏方舱医院,通过对使用该方治疗500例患者开展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CT诊断也显示治疗后显著改善,无一例转重。
最后一张方子是化湿败毒方,这是在国家诊疗方案推荐的方剂的基础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结合临床实践优化而成。分别在金银潭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将军路街卫生院开展了重型、普通型、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在金银潭医院临床对照试验入组75例重症患者,CT诊断的肺部炎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非常明显,核酸的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3天。在将军路街卫生院治疗普通型124例,在东西湖方舱医院随机对照观察的轻型、普通型894例(中药组452例),确证了该方的有效性,我们对服用化湿败毒颗粒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了跟踪检测,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在试验方面,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的小鼠模型评价发现该方可以降低肺组织病毒的载量30%。为此,3月18号化湿败毒颗粒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的批件。中药和化药、生物药的研发流程不一样,化湿败毒方源自临床,所以获得临床批件的意义更在于中医对疫病的理论以及临床疗效有了物化的载体,也是把中医的科研数据与临床高级别证据进行了有效转化。
针对马来西亚记者提出的“从中医的角度,有一些什么食疗或者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来对抗这个病毒?”这一问题,黄璐琦介绍了两句来自中医典籍里的名言。
第一句是“上工治未病”。中医很强调预防的作用,在这次抗击疫情中,预防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在方舱医院,应湖北省卫健委的要求,为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了药食同源的预防方,目前方舱医院医护人员没有一例感染。
第二句是“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首先强调提高人体的正气,可以使用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的中医特色健身方法,也可以选择提高正气、药食同源的中药产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膳都是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方法,以达到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作用。其次强调“避其毒气”,居家隔离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对居住生活的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另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对人体提高正气的作用。所以在疫病流行期间,更要注重劳逸结合,使形神调和,精神内守,则邪不可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