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及储备工作情况。
药品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用于医疗一线的治病救人,减少患者的存量。物资保障组一直把医疗保障、药品的保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强重点药物的生产监测,全面推动医药行业复工复产,加强原料药的生产供应协调,督促企业扩产改造,全力保障重点药物的生产供应。
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曹学军表示,主要涉及三方面相关工作:一是开展防控药物的生产监测。第一时间建立了国家重点医疗物资的保障调度平台,对药品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复工复产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监测的范围从药品来看,从最早的15种药品扩大到了目前的34种药品和78种中药饮片,目前监测产品的产能恢复率已经达到正常水平,大部分产品供应充足。
二是组织重点药物的生产。密切跟踪新冠肺炎药物研发攻关的进展,在相关药品纳入《诊疗方案》后,确保稳定充足供应实现“药等人”。对重点关注的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法匹拉韦等都加大了协调力度,2月初全面恢复了生产。截止到目前,磷酸氯喹日产能达到10万人份,累计生产67万人份;阿比多尔日产能5万人份,累计生产80万人份;法匹拉韦日产能1.15万人份,累计生产了13.75万人份。
三是加强临床救治中药的生产调度。纳入《诊疗方案》的14种中成药,都进行了及时监测,如莲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一些重点品种,企业一直是满负荷生产,库存相对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截止到目前,连花清瘟胶囊日产能达到了200万盒,库存3000万盒,金花清感日产能达到2.6万盒,库存40万盒。
下一步,相关单位将继续加强生产调度,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力保障重点药品的生产供应。
据统计,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医疗装备生产企业已经累计向全国提供医疗装备11.5万余台,其中向湖北提供超过38种7万余台的装备。截至4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累计为湖北等地区调拨了医用防护服超过800余万件,医用隔离面罩(眼罩)165万个,免洗手消毒液357吨,手持红外测温仪66万台,负压救护车1000余辆。截至4月5日,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50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重点跟踪企业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日产能达到29万个,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日产能1万台,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
在医药器械和药品流通方面,本次发布会还提到国药集团在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此次疫情期间,在医药应急保障与过去相比,有三点不同:一是过去发生的疫情或者重大事件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这次疫情是全国甚至是全球性的。二是过去的疫情只涉及到一部分人口,这次的疫情涉及到每一个人。三是这次疫情的传染性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要远远大于SARS,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要远远大于药品。
医药物资调拨数量非常大,品种非常多,涉及的地点机构非常广,工作艰巨而繁重。国药集团作为医药流通领域的四大巨头之一,现有5个全国性区域物流枢纽,41个省级医药物流中心,每个省至少有1个省级物流中心,还拥有500多个地市级物流仓储中心,6000多个零售连锁药店,形成了网络严密的应急保障体系,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另外,在目前这个阶段,医疗物资保障以及复工复产方面工信部给出了三大措施:
一是统筹做好国内重点地区的保供工作。与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对接,及时了解物资的需求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继续做好维持一级响应级别的京、津、冀、鄂等四个省份医疗物资保障的基础上,加强与12个指定航空第一入境点省的指导帮助,12个入境点一公布,我们即与所在省份进行了对接,了解医疗物资需求,并做好保供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各边境口岸和中等风险地区所在省份的医疗物资保供力度。
二是全力配合对外援助和出口工作。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组织企业做好生产和出口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帮助其他地区和国家,为全球疫情防控扩大中国制造的贡献份额。根据我部对驻外使领馆电报的梳理统计,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我国提出相关物资需求,涉及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测温仪、呼吸机、药品等。国务院已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我们将配合外交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落实相关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
三是组织指导重点医疗物资全链条复工复产。按照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在防范疫情输入和反弹的前提下,分区分级推动工业全面复工复产,在推动复工复产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向企业印发了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南,同时加强防护物资保障,继续组织指导好重点医疗物资全链条复工复产。
未来,为提升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效能,有关部门也将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优化医药储备系统和模式:
一是更加突出生产能力储备和技术储备,确保急时统一生产、快速增产,加大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投入。推动防控药品应急研发和产业化平台,以及应急医疗物资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强药品疫苗、检测试剂、高端医疗装备和防护用品的研发。
二是调整优化实物储备品类和规模。根据风险评估及时动态更新应急医疗物资分类和储备目录,科学调整储备数量,提高实物储备利用效率。
三是建立统一储备体系。分级布局物资储备,扩大储备规模与资金投入,引导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扩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