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前阵子有朋友感冒发烧,一位看西医,验血开药吊瓶,花了近200元;一位看中医,望闻问切,开了几帖中药,看起来一大包,花了不到70元。
姑且不论中医西医治病的优劣,从身边许多朋友的经历来说,看中医花钱相对少却是大家都认可的。
看中医,除了医术高低,所抓中药药效的高低也是重要因素。药效高低,看的是这味药是不是道地药材。何谓道地?就是那些具有特定的产地,经过当地炮制加工,具有确切可靠治疗作用的药物,其他地方出产的则是非道地药材。中医处方笺上,许多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这些药材大多就是道地药材。
福建是中医药资源的大省,产出不少道地的中药材,如泽泻、厚朴、白莲、薏仁、青黛、陈皮等等。记者日前在建瓯市吉阳镇采访时了解到,作为六味地黄丸主药之一的泽泻,分“川泽泻”与“建(建瓯)泽泻”,《本草纲目》以“建泽泻”为正品。“建泽泻”又以吉阳镇产的“建吉泻”为最。新中国成立前,香港、上海的药材市场要等到“建吉泻”上市后再论定开盘价格,且其他产地生产的泽泻报价不能高于“建吉泻”。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泽泻的生产与销售时起时落,总的呈下降趋势。上世纪之初,“建泽泻”年产量可达2620多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的泽泻种植面积1400亩左右,可如今只有区区几百亩,辉煌不再。
“建泽泻”的遭遇,在闽北不是个例,包括邵武的使君子、浦城的厚朴、光泽的白术等,由于收购价格低、生产成本高、销售渠道不畅、缺乏深加工体系等共性原因,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并不太高。
话说回来,中药材涉及一、二、三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的特点,属于绿色朝阳产业。而且闽北拥有广阔的土地、独特的气候和生态资源,适合天然中药材的发展,适合开发名、特、优药材资源。在健康保健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完全可以成为具有比较优势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然,发展中药材产业不能像过去那样粗放式发展,而必须走科技创新引领之路。这点,在“建泽泻”上已经有所探索。
2001年9月,省科技厅将“建泽泻”列为福建省道地药材GAP研究首个重点品种,并在吉阳建立了GAP泽泻基地。2004年12月,“建泽泻”在我国同类产品第一个获得GAP认证。所谓GAP,指的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生产质量的各种因素,规范药材生产各环节及至全过程,以保证中药材的真实、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
随着中草药在国际市场交易量的不断攀升,中药材GAP已成为必然趋势。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高闽北药材品种产量质量、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复兴那些曾经辉煌的中药材种植与生产,可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兼得的绿色之路。(福建日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