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碌曲县藏医院。在这里,主治医师扎西东知在给一名患者拔火罐,主任医师才项仁增在医院药品库房查看藏药库存,两名护理人员在随时等候护理咨询……整个医院秩序井然。
院长卓玛加向记者介绍,碌曲县藏医院始建于1981年1月,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医疗为中心,集藏医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藏药生产为一体的二级甲等民族医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发展,是奔小康的一个重要要求。我们医院突出了三大特色。”卓玛加说。
首先,突出传统藏医特色。碌曲县藏医院以藏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为目的,突出藏医药特色。一是坚持专病专科建设,目前,已开设有藏医肝胆科、藏医外治中心、藏医胃病省级特色专科。其中,藏医外治中心开展了藏医霍尔麦、放血等12种藏医特色疗法,藏医外伤科和藏医外治护理中心各项指标院内已达标,2019年向县级主管部门申报了第十一批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各级各类专科医治正在发挥作用,前来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多。二是重点抓非物质文化展厅的建设任务。建成后的非遗文化展厅内涵深邃,开设藏药标本、藏成药、藏医外治器械、四部医典系列唐卡、天文历算、藏医壁画彩绘等方面的展示,非物质藏医药文化展厅的建成,标志着县藏医院在抢救、挖掘、整理、继承和发扬优秀藏医药文化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三是抓环境文化建设,无论在医院文化墙、宣传栏、走廊、诊室,外治中心大厅、走廊、护士站,办公区域和公共场所等处处张贴体现藏医药文化内涵、区域人文景观等画框、宣传小板,宣传藏医药文化理念。
第二个显著的特点是传承、创新藏医药文化。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今,藏医药学显著的疗效效果和医学内涵,已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与重视,近年来,碌曲县藏医院大力推动藏医药文化事业的继承、创新、发展。
2008年6月,传统医学“藏医药·甘南藏医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该项目唯一保护单位。目前,医院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在县州中藏医科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开展了名老中(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现有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间,乡镇卫生院2所,名老中医2名。县级传承人8名、村医4名。培养省级五级师承教育传承人30名。
在藏医药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藏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基础,县藏医院选派优秀人才赴西藏、青海、四川等地进行学习深造,加大县内外交流和合作,邀请藏药药专家、学者进行知识讲座,不断提高藏医药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2017年、2018年依托“碌曲县藏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完成“基层藏医外治特色疗法”培训班、“基层藏医药人才”培训班、“仁欠佐太”培训班,共计培养基层藏医药人才210人,积极推进了藏医药学传承创新、提升了基层藏医药服务能力。
第三是全力保障农牧民群众健康。县藏医院制剂室先后研制肝胆、胃病、风湿病专科方剂50多种,生产藏药制剂品种198种,省内注册品种88种,其中“佐达丸”、“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玉酿丸”、“仁青芒觉丸”、“桑特尼阿丸”、“盘谐昵达丸”等部分珍宝类药物,受到县内及周边患者、群众的好评。
目前,藏医医疗服务辐射玛曲、夏河以及四川若尔盖县、青海河南县等周边农牧民群众。2019年门诊诊疗人次2万多人次,住院诊疗人次1200人次,年诊疗收入700多万元。医院从建院起实行住院病人“先看病、后缴费”、“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目前,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方式,院内制剂报销率达80%以上,有效减轻了患病就医负担,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藏医的需求。
声 明: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28-80642100,邮箱:kefu@zyctd.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