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07:01:49
在 2019 年 8 月 20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地方增补被堵死,而且原省级药品目录内增补的乙类药品,应在 3 年内逐步消化。
在今年 6 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做好 2020 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 2020 年 6 月底前将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剔除出目录并完成 40% 省级增补品种的消化。
目前看来 6 月底前完成 40% 省级增补品种剔除是实现不了,因为各省份近期才下发通知,启动省增补药品的消化调出工作。
河北省第一批调出 171 种
7 月 1 日,河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省增补药品第一批消化调出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批调出药品 171 种,暂保留省增补药品 315 种。调出品种中包括化药 107 个,其中注射剂占比 45.8%。
本次调出品种自 2020 年 6 月 30 日起调出河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范围,7 月 1 日起执行。
备注:表格过长,此处仅展示化药
云南省未来 3 年调出 837 个
同样在 7 月 1 日,云南省医保局发布《云南省超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范围药品消化调整方案》的通知,未来 3 年内计划调出 837 个增补药品,其中西药 416 个,中成药 421 个。
云南省制定的消化原则如下:
(一)优先消化非治疗必需用药。根据临床用药必要性划定每年消化名单,非治疗必需用药先退、治疗性用药后退。
(二)优先考虑参保人用药量。根据药品的医保使用量及报销金额按比例划定每年消化名单,量少先退、量大后退。
(三)充分照顾用药习惯。根据药品进入省级药品目录时间顺序确定每年消化名单,后进先退、先进后退、基药后退。
(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考量西药和中成药结构、数量、占比确定每年消化名单,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留足时间。
消化药品比例及进度
第一年,消化药品 335 个,消化占比为 40.023%, 医保报销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 24 时。
第二年,消化药品 340 个,消化占比为 40.621%, 医保报销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 24 时。
第三年,消化药品 162 个,消化占比为 19.355%, 医保报销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 24 时。
备注:因数量过多,仅展示一部分
西藏自治区 3 年需调出 292 个
7 月 1 日,西藏自治区医保局发文,2020 年 7 月 1 日起调出《药品目录》中银翘伤风胶囊等 76 种药品。
西藏自治区药品目录(2017 版)中共需消化品种为 292 个,首批消化任务为 40%,共计 117 个品种。在 2019 年底按规定已经消化 41 个(分别为:已进入 2019 版国家目录的 17 个、属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7 个、列入国家谈判品种 17 个)。
备注:此处只展示西药
重庆未来 3 年调出 380 个
6 月 8 日,重庆医保局发布《关于重庆市逐步消化地方增补的医保乙类药品名单的公示》的通知,按照通知,到 2022 年 7 月 1 日,共计 380个品种将逐步剔除重庆市医保目录。
四川省计划调出 142 种
6 月 23 日,四川省医保局发文,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转化糖电解质注射剂等 6 种药品于 2020 年 7 月 1 日起调出《药品目录》。
此外,度米芬含片等 94 种药品于 2020 年 8 月 1 日起调出《药品目录》。铝镁匹林片(II)等 44 种药品于 2021 年 8 月 1 日起调出《药品目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有北京、江苏、山东、湖南、广西、安徽等超过 15 个省市明确发文,要求剔除地方医保增补品种。2020 消化各地医保增补品种的工作正进入加速期,预计近期将有更多省份出台相关清退文件。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地方医保增补品种剔除大幕拉开,一批药品依靠进入地方目录,就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日子已经过去;今后医药市场的格局必将有所变化,而对于一些医药代表来说,也或将面临着转型或转岗的问题。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80642100,邮箱:kefu@zyctd.com。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