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6月21~23日,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东亚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共同主办,道地药材国际贸易联盟、吉林省泽康药业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道地药材产业论坛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来自国内行业相关政府部门及协会的专家、中药材生产种植经营企业负责人、以及来自俄罗斯、欧洲、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海外嘉宾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天津药物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天津中草药杂志社总经理陈常青预测,未来几年,道地药材需求量与供应量将同步、持续增长,本轮中药材价格上涨的行情将逐步回落,价格将回归理性、利润回归合理。而道地药材行业作为发展中行业,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资本市场将有较大资金进入,将出现3~5家以中药材种植、生产、销售为业务的上市公司。
在我国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中,道地药材约占200种,用量占中药材总用量的80%,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就是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而不断扩大与深入的道地药材开发与应用也给中药资源的保护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全国各地的GAP药材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批量诞生,起点低、标准低,地方政府扶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等,这些都是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规划蓝图
道地药材是指在某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与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相比,品质更好、疗效更佳。道地药材在中药中用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
我国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因此也形成了道地药材不同的主产区,如黄芪在内蒙古、当归在甘肃、黄连和附子在四川、蛤蚧在广西、党参在山西、地黄和怀牛膝在河南、薄荷在江苏、牡丹皮在安徽、人参在吉林、三七在云南、枸杞子在宁夏等。
最近几年,由于道地药材价格上涨及濒危稀缺药材紧缺,从国家到各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的扶持力度。
去年,工信部提出2011~2015年期间,重点扶持100个道地药材品种,其中70%是常用大宗药材,30%是野生濒危药材。据记者了解,2011年已经重点扶持了35个品种,扶持的资金是前年的3倍,70%~80%扶持资金用于生产基地建设,包括甘草、三七、当归等26种常用大宗药材,川贝母、沉香、猪苓、红景天、雷公藤等9种濒危稀缺药材。
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再次提出了“提高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与炮制规范”的要求,具体目标是提高350个中药材、650个中药饮片的药品标准,而质量上乘的道地药材将会成为首批规范化生产与炮制的参照药材。
除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外,部分省级政府也对道地药材事业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吉林、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甘肃、湖北、河南、浙江、陕西等道地药材主产区政府纷纷就中药材、主要是道地药材的发展进行了产业规划。
2月,甘肃省划分了四个药材生态区域;确定了当归、白条党参、纹党、黄芪、红芪、大黄、柴胡、甘草、板蓝根9种药材为甘肃道地大宗中药材,并划定各自优势区域,将大面积种植。
同时,宁夏加快推进13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也已涵盖了“道地中药材”这一产业,计划建立中药饮片、枸杞保健等四个专业化生产基地,三个枸杞产业带、沙生药材产业带和冷凉药材产业带,集中力量打造枸杞、甘草、回药三大具有显著地域及民族特色的道地药材品牌。
目前,一幅由全国多个主产区组成的道地药材产业发展蓝图正在迅速形成:“十二五”期间,如包括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将发展到600万亩;福建省力争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万亩,重点培育15~20个道地药材生产优势区域;贵州省的目标则为35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达120万亩等。
$pager$
加速产业化
在各地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其中,截止2010年11月,湖北省已建成中药材示范基地41个;吉林省2011年的中药材产业实现销售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56.7%,形成了以人参、西洋参为龙头的发展优势;云南已有40个县获得“云药之乡”认定,建成三七、灯盏花、天麻、滇龙胆、铁皮石斛、滇重楼、云木香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基地。
尽管中药材总体种植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但也种下了一定的隐患。陈常青表示,总体看来,各地方政府大力扶持道地药材生产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中药材的涨价潮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目前已有所回落,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化,未来的投资回报还有待观察。
而随着工信部的重点扶持,部分珍稀、濒危的道地药材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人工引种技术研究及种植实践将增强、增多;同时,企业道地药材的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申请地理标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进行商标注册的现象越来越多。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已宣布对全国633个产品实施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范围涉及中药材、茶类、蔬菜等多个种类,其中道地药材98个,占15.48%;目前在国务院已公布的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医药类共有17项,其中涉及中药材的有13条,占76.5%。
而目前道地药材国际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贸易覆盖面逐步走出华人圈,交易金额不断增加。未来,部分重点道地药材品种的国际标准或将被统一,国际贸易将更加活跃。
参加本次论坛的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商会总会长丁家骅表示,目前马来西亚的中药材市场有很大的需求量,长期以来,从中国进口的药材占据了马来西亚市售药材很大比例,但药材品种和质量良莠不齐,迫切需要引进中国高质量的品牌药材品种。
在参观考察东北道地药材过程中,丁家骅已经看好了野山参、林蛙等东北道地药材,希望能与我国同行保持沟通,并加强商务上的合作。
陈常青表示,在中药材迅速产业化的前提下,道地药材的规模化种植、炮制标准的制定,将深刻影响行业发展,部分无技术、无实力、低质量的企业或品种将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部分药食两用的道地药材将成为医药电子商务所青睐的品种,直接进入更多老百姓的家庭。
相关
综合调治行业发展问题
■陈常青
道地药材在政府扶持政策带动下,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道地药材行业本身仍存在一些发展问题:
一是对道地药材机理阐述不够深入,这将影响道地药材进的深加工。
二是对假冒的道地药材的监管与打击有待常态化,小部分假冒产品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声誉和品牌价值。
三是道地药材缺乏宏观指导,生产带有一定盲目性,不断扩张的道地药材开发与应用给中药资源保护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一些重要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已经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四是道地药材品种退化严重,制约生产。部分道地药材种子、种苗培育尚处于自产自销的原始生产状态,缺乏法定质量标准,造成部分品种抗旱性、耐寒性、抗病虫害减弱,耐药性增强。
五是道地药材生产的“公害”有待解决,部分道地药材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超标,成为产品出口的重要制约因素。
六是深度开发不够,道地药材的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产品处方雷同,疗效雷同,市场竞争力不足。
七是道地药材普遍缺乏“品牌”意识,不重视申请商标,不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不善于进行品牌运营。
八是一些种植基地项目起点不高,投资规模小,没有真正达到GAP建设标准,存在低效建设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及行业协会应该积极引导行业发展。由此,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努力:
一是对道地药材行业进行科技规划和协调,包括对道地药材的生产合理规划;对道地药材异地引种进行约束,以保证药材的道地性;对道地药材进行定量化的质量标准制定;发动合作社等第三方组织为道地药材生产流通提供相关情报信息。
二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优良品种,将细胞分离、组织培养等现代科技成果广泛地运到道地药材优良品种培育领域。
三是用GAP标准规范道地药材的栽培种植,使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符合国际标准,推动道地药材走向国际市场。
四是实施道地药材“品牌”营销战略,从产品加工、包装、商标、质量标准等内涵去努力塑造自己的“品牌”。(李雨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 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