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近日,中药品种提价再被盯梢。片仔癀一个月内将内销价格每粒提价20元,外销价格每粒提升6美元;随后,其股价创新高,跻身“百元俱乐部”。与此同时,同仁堂亦宣布旗下安宫牛黄丸全线提升终端零售价:包裹金衣的“3g*1丸”包装品种的终端零售价由350元提升到560元。记者留意到,这是同仁堂十多年来首次提高终端零售价格,涨幅近70%。
让人不禁想起年初东阿阿胶的涨价风潮,一张中国制药行业的逆势提价脸谱尽显,虽说在原料成本不断攀高的当下,密集调价成为中药行业的常态,但这背后隐现出动物原料的稀缺。
资源性红利
在新医改强调降药价的大背景下,逆向涨价总是那么吸引眼球。
记者梳理了片仔癀近几年的提价,发现其业绩增幅和股价都与产品提价有较强的相关性。此次调价后,片仔癀内外售价每粒分别达到280元和36美元。资料显示,片仔癀自2005年以来累计提价达124%。而提价的举动带来的最为直观的“效果”就是其股价自5月以来上涨46.10%。其今年一季报也显示,公司股东净利润8950万元,同比增长36.72%。在二级市场上,片仔癀8年来股价已上涨10倍。
同样的故事在东阿阿胶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自2007年开始进入持续提价期后,到2010年阿胶块价格各年分别提升40%、18%、21%和52%,对应阿胶及系列产品毛利率分别为66.92%、64.63%、66.94%和67.77%。
中药独家品种价格调整进入相对活跃期。东阿阿胶集团总裁秦玉峰向记者坦言:“独家品种有自身的特殊性,价格鼓励是必要的。当然,一味地涨价或降价都不是可持续的。”
然而,片仔癀也好,安宫牛黄丸也罢,抑或是东阿阿胶,这些频繁涨价的品种有一个共性:即是以珍稀动物为原料的独家品种。从工信部日前发布的2012年度国家扶持中药材生产项目的公示就可以看出,动物类药材供给的现实,除了紧缺还是紧缺。“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牛黄、麝香、田七,近来原材料价格的猛涨也使得产品涨价,产品的涨价将进一步刺激片仔癀利润的增长。”国金证券医药研究员李敬雷这样理解该涨价行为。不过,话锋一转,其认为“这都是濒危稀缺动物原料的中药,能做到转嫁成本压力的只有少数品种。”
以天然麝香为例,据2005的文件,国家天然麝香的库存配额供应截止到2015年。也就是说,片仔癀的这种垄断红利有可能在2015年结束。如果国家停止定额供给,那么坚持以天然麝香入药的独家品种就会面对原料药窘迫的现实。以天然牛黄、虎骨、蛇胆、驴皮等为原材料的品种也是这种情况。
或许,日前工信部明确提出要扶持片仔癀、奇正藏药等8家公司开展的濒危稀缺药材生产基础项目,正是基于原料供给紧张的现状提出的。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持续提价已在透支其品牌溢价,短时间内大幅提价可能导致市场断层,致使消费人群重建速度不能赶上提价的速度。
降成本探索
作为同仁堂的瑰宝级品种之一,安宫牛黄丸中含有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
近年来,这两味天然药材价格猛增,加上人工及能源成本的增加,同仁堂坚持了10多年的价格不得不首次提高。有行业人士预测,此次安宫牛黄丸价格调整将给公司增加净利润1亿元以上。
对于这种现实,也有企业试图从内控管理来消化成本压力。可是,控制成本与提价都是艰难的选择。除了提价,片仔癀同步地开始了其上市以来的首次再融资。
此次再融资选择配股的方式,以总股本1.4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照不超过10:3的比例配股,共计配股4200万股,募集总额不超过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6.1亿元用于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不超过1.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分析人士认为,片仔癀公司与华润集团合资成立公司,携带茵胆平肝胶囊、复方片仔癀软膏等7种产品加盟,这些品种目前市场规模有限,通过合资公司平台一方面实现“小药”做大的营销目标,另一方面也是希冀通过规模经济来摊薄生产成本。
3个月前,云南白药也做出新探索:该集团正式开放网购,云南白药膏12片装的2盒打包售价110元;云南白药酊120ml*3 50ml*1一个疗程打包售价100元等。记者了解到,白药2011年把在大理、丽江和包括像新中药厂这样散落在几个区域的子药厂的采购权、销售权等全部上收,减少层级,加强管理;通过订单式生产,把原来的工厂变成车间,2012年云南白药将对所有的车间进行减能增效。用该集团董事长王明辉的话说,在制造成本上,没有高效的管理和控制,即使暂时领先,最终也会败下阵来。
秦玉峰则认为,要从技术创新方面摆脱困境。“目前84.6%以上的收入和90.4%以上的利润来源于阿胶系列,我们不仅要注重技术革新对阿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还要注重生物技术对传统阿胶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工艺、剂型、新型适应症等的二次开发,用规模经济应对价格变化,是当下主流发展思路。”
不过,需要思考的是,前述举措都是在拥有垄断性行政保护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可一旦人工麝香、人工牛黄逐渐形成替代之势,或者行政保护减弱,这些独家品种该怎么办?
采访中,有不少企业对独家品种仍保持着传统的惯性思维,甚至还有借机涨价的企业。有专家建议,要权衡涨价的利弊,涨价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尽管随着中药研发的不断深入,但实际上对动物类中药材替代物的研究却非常有限,甚至在投入方面相对忽视。这才是真正需要清醒认识的地方。
若国家停止定额原料供给,则濒危稀缺药材相关的中成药垄断红利就有可能结束(医药经济报 马飞)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 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