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公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的通知》,第三批国采药品中选结果正式公布。

集采之下,大批药店将倒闭
第三批集采结束,共55个品种中标,拟中选药企125家,品规平均降价53%,最高降价幅度超95%,这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国内药企对于集采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国内仿制药企业靠击穿底价的力度牢牢的把国内市场攥在手里。根据米内网数据,第三批集采的56个品种2019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额超过540亿元。
第三批集采最终的销售额可能还会有大幅度上涨,因为此次参与集采报量的还有大批药店。
据了解,光是广东约有一半的药店参与了此次国家集采,其中连锁占了绝大多数,单体药店所占比例不到4%。在将近一半没有报量的药店中,绝大部分是单体药店。
按照此前的经验,没有参与报量的药店等零售端难以获得集采品种,不仅会面临巨大的客户流失,而且市场竞争中也是去了优势。虽然集采品种价格非常低,对于药店来说利润空间也很低,但是作为“引流款”还是能对药店的销售带来积极影响。
尤其是此次枸橼酸西地那非、非那雄胺片、盐酸达泊西汀片均在集采目录中,作为药店销量巨大的男性疾病用药,获得集采品种销售资格对药店百利而无一害,而此次没有选择参与集采报量的药店由于竞争力低下,或许将迎来大批“倒闭潮”。
集采将冲击大批医药代表
此次集采原研药企的全线退场,不少企业“陪跑”心态明显,原研药企GSK、默沙东、罗氏、礼来等直接弃标。而那些中标企业的经过价格厮杀,价格低到如此,利润空间也不会有多大。
如此之下,影响较大的还是医药代表等从业人员,有不少医药代表表示不管自己产品中没中,或都将被裁员,部分医药代表会转到相关的市场职能部门。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接下去医药行业或又将迎来一波“离职潮”。
今年医药代表也是艰难的一年,除了被医院“赶”,还要面临集采之下的被动裁员,而曾经“风生水起”的医药代表还要胆战心惊,如果你曾有带金销售的经历,今年的反腐严查又不知道何时会查到你身上,在这里“心疼一波”医药代表。
集采之后医药流通领域生变
上方表格中公示的配送企业名单来看:以上海为例,除了北京京丰制药二甲双胍和杭州康恩贝的非那雄胺片分别由上海九州通和上海美罗医药配送外,国药、上药包揽了余下所有药品的配送权,约为总量的96%。
按照报量计算,国药、上药、九州通和美罗分别将承担约7000万元、1.2亿元、236万元和570万元的药品配送任务。
不难看出,国内药品流通领域正在往集中化发展,国内4大流通领域龙头企业正在加紧占据市场,跑马圈地,扩大规模。随着龙头的集中垄断,许多杂乱的中小流通企业将在倒逼中加速淘汰的进程。
按照改革设计,至少1万家药品批发企业将被淘汰;而且有不少行业巨头在跨界布局医药流通领域,京东、顺丰、邮政等物流巨头的跨界竞争之下,传统医药流通巨头也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一场集采,整个医药行业面临大洗牌,市场竞争格局巨变;随着集采的常态化,医药行业将加速优胜劣汰,集中度提高医药行业才能快速健康的发展。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135 1810 4025,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