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第三批国采开标拟中选结果出炉,紧接着第二天,上海一马当先公示了该市55个拟中选品种配送企业。看来此次国采的执行时间比业界的预期要提前。
从公示表来看,该市配送国采品种基本是以上药系和国控系为主,以上药控股为核心的商业拿下了28个品种的配送资格,而国控系则获得25个名额,其余2个品种分别是九州通和上海美罗医药。
具体配送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同时注意拟中选价和采购金额。

这份配送名单基本反映了上海医药市场的商业格局,随着2016年-2017年实施两票制之后,央企和地方性国企获得了压倒性的市场份额。近期由数据机构披露的中国医药商业排名及格局来看,前四名依次是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华润、九州通,2家央企,1家地方性国企,1家民营上市公司的格局贯穿了近10年来的医药商业发展史。
而国控、上药的总部都在上海,在国家带量采购项目中占据绝对优势也是应有的基本面。
第三批国采经过激烈的价格竞争,最终从226亿元的报量基准采购量,骤降为31亿元,55个品种的采购规模压缩86%。
从各省首年约定采购金额来看,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首年采购量超过2亿元,为第一梯队。其中广东排名第一,采购金额为2.9亿元,上海排名第五,采购金额为2亿元。
河南、四川、福建、北京、安徽、湖北、湖南为第二梯队,采购量在1-2亿元之间;辽宁、重庆、河北、陕西、江西、天津、云南采购金额在0.5亿-1亿之间;其余各省采购量低于5000万。

从此次配送品种情况来看,上药系拿下28个品种配送资格,采购金额约为1.2335亿元,占55个品种采购金额的62%;国控系拿下25个品种,采购金额约为7022万元,占比约35%,两家公司合计占比约96%。

上药不仅品种数量超过国控,更为重要的是采购金额远超前者,第三批国采首年约定采购金额排名靠前的品种,富马酸喹硫平片、卡培他滨、甲钴胺、舍曲林、替格瑞洛,全部被上药系收入囊中。
不过,国药集团依然实力雄厚,不出意外,国药集团将在今年成为医药十三五规划中产生一家规模在5000亿元的医药商业公司。
而九州通仅获得二甲双胍片一个品种的配送资格,金额约为126万元,美罗医药获得非那雄胺的配送资格,金额约为573万元。
上海市场只是带量采购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从上述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带量采购使得药品价格暴跌,销售金额锐减,不仅工业的财务报表难看,商业公司的销售数据更加难看。
工业无论中选与否,还可以从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布局,将销售渠道拓展到此前未触达的领域,而商业公司如果仅困守在公立医院的话,只能被动接受销售数据的断崖式下跌。
而为了争夺商业配送权,各家公司甚至还没开标,就逐家拜访工业以期获得配送资格,甚至不惜开出了超低配送费率、现款现货甚至预付货款的优惠政策来获取客户。
此外,商业公司还面临即将到来的“一票制”,如果医保部门直接和厂家结算货款,那么意味着厂家可以通过效率更高的社会物流来进行纯粹的物流运输,传统医药商业可能会因此而被边缘化。
近年来,非医药领域的巨头,如中邮、顺丰、京东纷纷杀入医药领域,在疫苗一票制中已经尝到了甜头,而随着医药第三方物流政策逐渐放开,门口的“野蛮人”还会增多,医药商业公司面临巨大的挑战。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135 1810 4025,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