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地、兴市场,成立合作社、产品深加工,一系列措施,让苍溪川明参产量跃居全国第一——
小小沙参销售俏农民增收好渠道
记者 雷德芝
提起川明参,苍溪人并不陌生。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川明参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代。目前,苍溪县已种植川明参4万余亩,年产量3万吨。
刘勇就是一个跟川明参有深厚感情的人,他已经跟川明参“纠缠”了30余年。他是四川参延生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18日,记着一进他的办公室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沙参(川明参)味道。
据刘勇介绍,目前我市川明参的发展与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相似: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
基地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
公司的基地在龙山镇双山村,川明参正在“茁壮成长”。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川明参要在明年4月份才会收获。
“去年我们家种了1亩川明参就有将近两万块的收入。30块钱一斤,卖早了,后面都40块钱一斤。今年我们直接种了2.6亩。”双山村村民庞先德挺遗憾每斤少卖了10元钱,但高兴的是今年多种了,正在期许好价钱。
当问及他家种了多长时间的川明参时,他说:“沙参(川明参)的根源(种植发源地)就是我们龙山,这里80%的人都在种这个。”
目前,苍溪县的川明参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万余亩。据市经信委信息显示,苍溪县沙参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0%,居全国之首。合作社已形成川明参交易市场
只将川明参种植出来是不够的,销售一直是广大农民的难题。
庞先德并不愁销,他说:“每年3月左右,沙参(川明参)就开始收获,到龙山药材市场卖,一直卖到10月。方便得很。”
他所说的药材市场,也是他们的合作社的一部分。
刘勇从1981年在龙山供销社参加工作开始,就参与川明参的收购和销售。2000年,刘勇已是龙山供销社的主任,供销社改制后,牵头成立了川明参协会,主要进行川明参的贸易。
在协会的基础上,2003年正式成立了苍溪县龙山川明参(沙参)合作社。社长黄广说:“我们主要是进行沙参的经营、基地建设。药材交易市场不仅是龙山本地人,阆中的、巴中的都要到这里来。合作社还进行一部分川明参深加工。产品已销售到成都、重庆等地。”
该合作社地处苍溪县龙山镇白马街,占地2500平方米,拥有“川明”牌注册商标及商品条形码。年产值可达到2亿元。合作社与基地里的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其中一条今年的保护收购价为50元/千克最引人注目。
公司川明参深加工能力正在形成
虽然合作社有小规模的川明参加工,较大规模的深加工还是需要更大规模的公司。
在与川明参接触30年后,刘勇决定将做川明参经营时的积蓄加上前几年做建筑赚的钱全部投入到川明参的深加工上来。
他说:“我这一辈子都和川明参接触,很想把川明参产业做大。还可以给子孙后代留个产业。”
位于苍溪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紫云工业园,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的四川参延生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刘勇告诉记者,为生产出高质量的川明参深加工产品,该公司已和四川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以此作为技术支撑。
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生产车间、原料库房、成品库房、保鲜冷库等厂房的建设任务。生产线设备及辅助设备已与相关厂家签订好了订购合同。规模总投资近7000万元,生产线建成后可年产川明参系列产品10000吨。加上种植、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可间接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
相关链接:川明参
相传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云游至苍溪县云台观,与云台观道长一见如故,张三丰将道长引荐给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道长将苍溪所产优质“土人参”送给朱椿,朱椿遂将其作为贡品献给皇帝,皇帝敕令“土人参”为“明参”,视为明朝佳品,因苍溪县隶属四川,故名“苍溪川明参”。
川明参在川内称作沙参,又名土人参,为伞形科草本植物。川明参是中药材中的佼佼者,它既是大宗中药材,又是高级营养保健品,具有安胃养胃、润肠解毒、清利肺热、益肝明目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