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医疗机构药品和耗材集采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拟取消无采购记录药品挂网采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为进一步做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确保临床需求药品有效,拟对2019年2月15日0时-2020年2月14日24时期间辽宁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记录为“0”(按配送完成金额统计)的11433个药品取消挂网采购。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不仅是辽宁,江苏、山西、甘肃、海南、四川、福建、浙江等多个省份都有废标或撤销挂网的情况。不仅如此,药企主动撤网的事件亦是频发。显然,药品撤网常态化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拥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床亟需的拳头产品,全力做好一致性评价,积极参与国家和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赢得大众的认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掉队、不落伍,实现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11433个药品被撤 药品撤网已成常态
1月4日,辽宁省医疗机构药品和耗材集采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通知称,为进一步做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确保临床需求药品有效,拟对上一个采购周期内在集采平台上没有采购记录(按配送完成金额统计)的11433个药品取消挂网采购。
此次拟被取消挂网的11433个药品中既有氯氮平片、阿奇霉素颗粒、格列吡嗪片、氨金黄敏颗粒、氯雷他定片、曲克芦丁氯化钠注射液、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氨酚伪麻分散片等常用的西药;也有加味八珍益母膏、板蓝根颗粒、安宫牛黄丸、藿香正气水、强力枇杷露、丹七片、疏风定痛丸、保和丸等中成药。
这些因无采购记录而被撤网的药品主要有三种情形:未通过药品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放弃报价或不按要求报价、生产成本过高利润微薄或亏本。面对这种零采购记录的现象,开封康诺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子荣认为这是由于我国现在执行的是国家带量采购及各省开展的以省级招采平台或GPO平台为主的药品市场准入机制,因此每个企业对各省的准入都相当重视,几乎每家处方药企业都是逢标必投。但是取得准入资质后,终端的覆盖能力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未过评药品在国采大潮中遇到同品种中标的过评药品,自然就失去了竞争资格;不报价或虚高报价的药品明显是自愿出局;成本居高不下,无利可图便会导致药企主动撤网。”信合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招标工程师吴高卓说道。
针对省招采平台上零销售记录的药品,各省均有相应的动作,比如上海、浙江、辽宁省是清退,江苏省、黑龙江省则是要求联动降价。清退的做法直截了当、干脆利落、一步到位。联动降价则是给挂网药品生产企业预留了一个再思考的机会,降则留,不降则撤。
显然,联动降价而被撤网的方式对企业更人性化、更友好一些。但除了企业主动要求撤网之外,无论是平台要求清理无销售记录的手法,还是要求必须联动降价,亦或者进入备案采购,对企业而言都是一样的,其最终目的都不过是请君出局罢了。
雷声大雨点小 撤网代价不大
对于取消挂网采购的药品,各省采取的惩处措施各不相同。如辽宁省规定,对于取消挂网采购的药品,一年内不得参加辽宁省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活动。从各省的行动来看,对撤网的药品处罚都相对较严厉。
对于这种处罚机制,吴高卓分析道,这对企业伤害并不大,因为撤网药品不可能是相关企业在省的重点创效产品,否则不可能在多轮报价时轻言放弃。
“但也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进入招采平台挂网本身是件严肃的事情,不能没有约束条件和退出机制,企业必须接受公平的规则,不能随意浪费公共资源。”林子荣说道。
联想到前段时间浙江省医保局发布的《浙江省药械采购平台在线交易药品小单元竞价暂行办法》。小单元竞价办法是一种药品退出办法,与辽宁省此次药品撤网有些相似,二者目标是一样的,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都是为清除零交易的药品而制定的相应措施。国家对淘汰价格虚高药品的政策频出,暴利行业不再暴利的情况下,企业的核心还是应放在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上。
国家医保局此前发布了《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的操作规范》,其中就强调要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事项目录清单,并评估医药企业在本地招标采购市场的失信情况。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药品废标或撤网的企业在多地被地方平台取消资格后,部分企业有可能被纳入信誉不佳企业名单。
失信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一旦被纳入信誉不佳企业名单,对于自身的声誉和形象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信用评价主要是通过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开展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工作,依托法院判决以及部门行政处罚所确定的失信事实,自身并不对医药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定性和查处。”林子荣表示,医药企业定价、营销、投标、履约过程中实施法律法规禁止、有悖诚信和公平竞争的行为以牟取不正当利益,如在医药购销中给予回扣或其他不正当利益、实施垄断行为、价格和涉税违法、恶意违反合同约定、扰乱集中采购秩序等。一般理解的撤网并不在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条款约束范围之内。
与其被动淘汰 不如主动出击
近年来,除了被动清退,国内已经发生多起企业药品申请撤网的事件。如去年1月8日,海南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就曾发布通知,自2019年4月以来受理的药品撤网申请合计涉及250个药品;2020年5月25日,山西省药械集中竞价采购网挂出通知,25家企业提出申请,撤销直接挂网产品平台挂网资格,涉及66个药品品规。针对全国上下药企主动撤网态势愈演愈烈的现象,业内亦有不同看法。
林子荣认为,几十个到几百个品规占总中标品种的比例非常低,并不会影响药品供应状态,绝大多数都是产品不怎么销售而且价格偏低的,主动撤网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消除过去的“低价”记录。
而吴高卓却认为药企主动撤网是当前医药市场的外部环境变化所致,一方面是原辅材料上涨导致的生产成本激增,按照之前的挂网价格销售,企业的产品已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另一方面是药品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和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强力推进,无优势产品的中小企业出局压力越来越大。
“与其在网上高挂没有利润的低价产品,不如主动出局,去主攻第三终端来得实惠。”吴高卓补充道。
从全国范围来看,不仅是辽宁,江苏、山西、甘肃、海南、四川、福建、浙江等多个省份都有废标或撤销挂网的情况,药品撤网显然已成常态化。林子荣分析道虽然被动清理和撤网对相关企业没有影响,清理的基本上都是一年没有销售记录、所谓的“零交易”产品,对企业利润基本没有影响。
但是如果企业想保住挂网资格的话,就要定期梳理各省交易平台数据,保证每年都有交易量和活跃度,否则退出市场是迟早的事情。企业应该做的是积极拓展已经中标挂网的市场,避免被动出局,长周期积极研发创新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提高仿制药水平,应对国家提质控费的总趋势。
“被废标或撤网常态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侧面反映出医药行业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加剧,要在此轮行业大洗牌中分得一杯羹,生存下来,唯有拿出自己的优势产品,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拥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床亟需的拳头产品,全力做好一致性评价,积极参与国家和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赢得大众的认可,方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掉队、不落伍,实现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吴高卓如是说道。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0185688,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