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中医药人要更具紧迫感。”在4月17日于厦门举办的2021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专场——全国中医药特色发展论坛上,论坛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这样说道。
这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主办,《中医杂志》《中医药通报》、天津红日康仁堂共同协办的一场中医界盛会,来自全国300多位中医药专家参加了会议,线上同步观看的直播量达到了16万余人次。开幕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党委书记周文教授主持。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党委书记周文教授
1、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看中医药发展的未来
徐安龙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内涵式的发展才是中医院实力竞争的关键之所在,我们要以“三新”(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为契机推动中医药的发展。重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外部环境,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同时,用严谨的语言和实证的数据讲出中医的科学道理,构建出中医院发展新格局。只有这样,才不负这个时代给中医创造出的发展机遇。
厦门市医院协会会长王挹青教授
厦门市医院协会会长王挹青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医药发展目前正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之中。中医药在这次疫情中发挥出了突出的作用,中西医并重更是成为了这次疫情防控中的一大特色。“在刚刚出台的厦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也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打造厦门市高水平健康之城的一个重要内容。”她相信这次会议能为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诸多良策。
2、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做强特色优势学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毛静远教授
在主题发言环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毛静远教授介绍,从50年代建院至今,该院已经形成了以针灸为龙头,以点带面,推动医院发展的格局。他认为,应以做强特色优势学科来拉动医院全面发展,其中要注意这几点:第一,把握好全面发展与重点建设的关系,重点建设是基础,全面发展是目标。应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抓好重点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进一步拉动相关学科的提升,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第二,把握好传统特色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传统特色是优势,创新发展是生命。应从实际出发,在保持现有学科特色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强化“医教研协调发展”的思路,以特色发展促进医院综合实力的提高。第三,把握好循序渐进与跨越发展的关系。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发生从“量”到“质”的飞越。因此,从医院领导、管理部门到学科带头人一定要做长远考虑,不可急功近利。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院长唐友明教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院长唐友明教授作了《中医(中西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试点》相关报告并提出了5点体会:第一,“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是推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第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始终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第三,“坚持现代先进医学技术、中医药特色鲜明、中西医结合优势突出”是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模式。第四,“建机制、搭平台、壮队伍、投资金、坚持中医自信”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手段。第五,“调整中药服务收费项目价格,体现中医药技术价值,将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政府履行办医主体责任,加大投入”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3、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潜力巨大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李俊教授介绍了中医特色的慢病管理实践。他提出,目前慢病管理形势严峻,而中医在防治慢病中的优势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应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慢病管理是中医最能发挥出特色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中医更关注患者的个体感受、生活质量,让患者与“慢病”共存。第二,中医的特色疗法和养生调理,可以尽量减少药物使用,避免长期服药的副作用。第三,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扶正”的理念来调养慢病。该院从2008年开始,先后纳入36余个病种进行慢病管理,总管理人数已超过4万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李俊教授
如何更好实现中医的优势,发挥出中医的特色作用?他认为,第一,应积极寻找和准确定位中医慢病管理的切入点和优势环节。第二,深入开展中医慢病管理科研工作,有效整理中医信息化数据资源,为进一步提高慢病管理的成效和临床疗效提供依据。第三,完善中医特色档案管理和建设中医信息化的资源平台。第四,加快中医慢病研究成果的产出和转化。第五,加强推广和应用培训,提升中医慢病管理的影响力。
4、常态化疫情防控下 中医院要杜绝麻痹思想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蒋士卿教授介绍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中医院管理》的相关内容。该院在疫情防控取得了很多工作成效:如形成了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建成了人民路院区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获批中西医结合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河南省仅有三家医院、全国仅有四家中医医院获批该项目。目前医院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包括:(1)坚持每天例会与周工作总结。(2)优化门诊及住院流程。(3)做好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工作。(4)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能力。(5)持续开展疫苗接种工作。(6)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因为疫情的关系,医院更是加快了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他指出,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今后我们还是要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管理,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始终抓好医疗诊疗水平和疫情防控等相关措施,坚持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诊疗技术和优质服务。”
河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蒋士卿教授
5、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院长裴晓华教授介绍了提质增效、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厦门实践”。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国家绩效考核强调四大要素,医疗质量、持续发展、运营效率、满意度调查,这些都对医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医院提质增效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医院要找准定位,制定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和不断调整完善。他建议:一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专科专病建设和医疗质控,促进内涵质量提升。三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名医工作室、特聘主任等形式强化专科队伍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四是以信息化为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医院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水平。五是突出中医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院长裴晓华教授
6、中医+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主任马鲁锋博士指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目前尚处于较低水平,医疗行业的增长率仅次于金融与保险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数字化医疗生态布局正在逐步完善,在疫情催化下,行业或将迎来新的“拐点”。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中医药质量亟待提升,人才培养亟待加强等。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主任马鲁锋博士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产业互联网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对此,红日药业进行了数字化探索实践。比如从田间到床旁的全程溯源;学术传播数字化;患者服务数字化;中医AI+互联网医疗等。在医学教育方面,“我们希望通过云平台等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中医学院。”在患者教育方面,通过短视频直播和图文等内容传播形式,让中医融入大众的生活。红日还希望通过打造数字化传承体系,复制医学智慧,提升行业关键产能,实施中医+,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同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而共同努力。”
左起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成祥教授、江苏省中医院院长翟玉祥教授
主题发言环节由江苏省中医院院长翟玉祥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成祥教授主持。
专家面对面研讨环节由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院长晏军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韩振蕴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院长丁治国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红佳教授就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如何发挥中医药的整体优势,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如何构建整个中医药健康服务保障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专家面对面研讨环节左起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院长晏军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韩振蕴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红佳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院长丁治国教授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医药人来说,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如何解题?这需要所有中医药人用智慧去开启答案。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0185688,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