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启动会在安徽省亳州市召开。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优势产区逐步形成,种植水平逐年提高,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要打造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示范基地,推动中药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01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 推动品种培优
在亳州市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记者看到一排排半夏继代苗正在器皿中培育。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可开展中药材种苗脱毒快繁、提纯复壮、品种改良、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与评定、种子种苗基原鉴定与病毒检测服务。
目前该中心正有序开展半夏、黄精、石斛、白及、百合、亳菊等中药材组培生产示范,同时推进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三品一标”,良种先行。近年来,亳州市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推动品种培优。亳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梗9号”桔梗杂交品种、“皖丹参1号”丹参品种等道地中药材品种入选安徽省审定中药材优良品种,其中,“亳菊的种质资源挽救与种苗繁育”通过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登记。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在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注重创新,推动品种培优。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发展处处长修国辉介绍,黑龙江以“资源保护、种质评价、品种创新”为重点,围绕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全省35个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县和5个特色小镇,共补助种子种苗生产田4.5万亩。同时,建设6个省级良种繁育基地,重点扶持提升良种繁育能力,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加工储藏能力。2020年全省种子种苗繁育面积达到13万亩,增幅61.3%。今年制定了《“十四五”中药材种业创新发展规划》,加快优良新品种推广。
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冯文豪介绍,近年来,贵州一直在持续加大中药材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利用力度,尤其是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收集力度,确保资源不丧失,统筹布局种质资源库。鼓励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登记其保存的中药材种质资源。积极探索创新组织管理和实施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任务。
02开展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 推动品种培优
在亳州市亳菊、天花粉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内,园区负责人介绍,示范园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机械化作业技术成熟,标准化管理科学、规范。示范园通过智能化遥感、分析、控制等技术,实现作物生长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保证水肥药精准施用精准种植、农机智能化作业。
推动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离不开标准化种植技术研发和示范。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特色农业管理站站长刘明刚介绍,安徽在推动道地药材品质提升方面突出产业绿色发展。形成了道地药材“四统一”生产技术模式,既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统一提供肥料农药、统一回收初加工。同时,制定天花粉、玄参、菊花等道地药材高效栽培技术方案,保证中药材从种子种苗到田间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质量监管和追溯方面,积极运用射频识别、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不断完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建设,引导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进驻平台、联结入网,强化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截至2020年12月,消费者累计扫码溯源5000余次,为消费者购买优质安全中药材产品保驾护航。
03提高道地药材知名度 推动品牌打造
推动品牌打造,需要提高道地药材知名度。各地正积极打造“本土”品牌。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特色产业站站长甄云介绍,河北按照“一区一品”“一品一策”要求,逐区逐品种制定品牌推广方案,提升巨鹿金银花、涉县柴胡等品牌竞争实力。同时,推动酸枣仁、黄芩、知母、枸杞等道地中药材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加快培育“大而优”“小而美”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发展潜力大的“冀药”品牌,持续提升“冀药”品牌影响力。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何伯伟介绍,浙江近年来加强“浙产好药”品牌的保护和发展,“慈溪麦冬”“建德西红花”“江山黄精”等19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同时,积极推进药旅融合,联合开展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率先建立“浙江道地药材科普基地”,建立了29个道地药材科普宣传站,扩大“浙产药材”影响力,带动中药材向“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办四级调研员李延震表示,云南省目前有龙陵紫皮石斛、玉龙滇重楼、马厂当归3个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昭通天麻、维西当归、文山三七等17个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广南铁皮石斛、芒市石斛、福贡云黄连等6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18年开始连续3年组织云南绿色食品牌“10大名药材”评选活动,在每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进行隆重表彰。目前,累计评选出21家“10大名药材”企业,“豹七”牌三七、“七丹”牌三七、“腾药”牌美洲大蠊、“品斛堂”牌石斛、“龙津”牌灯盏花等一批云南知名药材品牌逐步立足省内、走向全国。
04制定技术规程 推动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各地在道地药材标准化体系研究上取得进展。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主任科员林仕文表示,海南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药材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攻关研究。已完成白木香、胆木、益智、裸花紫珠等品种规范化生产规程的制定,在海南儋州、五指山、定安等地开展规范化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建立抚育基地达5000亩以上。下一步,将加强南药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保障产品质量。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作物工作站副站长李志平介绍,内蒙古研究制定技术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积极与各大科研院校等单位业内专家进行合作,研究制定蒙中药材从种植管理到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推进蒙中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其中,赤峰市有10余家药业企业通过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药材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有部分药材远销国外。
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戈表示,推动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要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各地要以全国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为抓手,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要充分挖掘典型案例,引导资源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塑造典型案例。同时,要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和推进机制,在规划、资金、政策等方面研究如何做好推进工作。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0185688,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