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被称为靖远北八乡的大山深处,每到七八月间,那红艳艳的枸杞子漫山遍野,一畦畦,一串串鲜红欲滴,沁人心脾。枸杞生产、购销的市场繁忙热闹,十分红火。以这里为龙头的靖远枸杞已形成规模。然而,靖远枸杞却没有闯出自己的品牌,在全国的枸杞市场上缺乏价格主动的话语权,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大山深处探个究竟。
东升乡唐庄村种植枸杞的渊源
记者了解到,在靖远县东升乡种植枸杞最负盛名的要数唐庄村,而提到村里枸杞的种植,还得从两位老人说起。
今年64岁的唐雨老人,12年前还是唐庄村三社的社长。因为经常听人说,宁夏种植枸杞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种粮食作物要好得多,唐雨老人逐渐萌生了买树苗种枸杞的想法。
“老年人说,一亩园,十亩田。我想着如果把宁夏的枸杞树苗买过来,在唐庄村能种活的话,村民们就能早一点走上致富的道路。”为了实现自己的“枸杞致富梦”,唐雨找来同村的亲家万德新老人合计。一拍即合的老哥俩积极筹划,万德新贷款,唐雨拉树苗。就这样在2001年,宁夏的20000棵枸杞树苗“走”进了唐庄村的田间地头。“第一年我们村上有20户人家总共种了100亩,我记得很清楚,每亩种着200棵苗子,1棵苗子是8毛钱,当时有很多村民在犹豫,有的邻居家种了还不到一亩。”为了带头致富,唐雨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经济账,“狠下心来”种了5亩。一年下来,尝到甜头的村民,信心大增。“一亩枸杞当年种植纯收入5000元,能够顶10亩粮食,村民们算下来都乐呵呵的,对种植枸杞不抱怀疑态度了。”在唐雨和万德新两位老庄稼汉的带动下,宁夏枸杞在唐庄村落地生根了。
跟东升乡的唐庄村一样,靖远的北滩、五合、靖安、双龙、刘川等乡镇,在村民致富信心大增之后,枸杞呈现出了连年增种的良好势头。从引进到种植的连续十年间,靖远县一跃成为全省枸杞种植大县,2012年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五合乡一个乡的枸杞种植面积就达到了近3万亩。经检验,这里的枸杞由于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无污染,颗粒大,汁饱满,果实质量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是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
劳务市场不健全
枸杞采摘工序繁杂,要想做大靖远枸杞,必须在产业链上层层把关。随着靖远枸杞的连年增值,仅枸杞采摘一项工序就成了摆在农户面前的首要难题。今年65岁的崔老爹是靖远县五合乡板尾村的枸杞种植户,从2005年开始,老崔从宁夏亲戚那里引进了枸杞树苗。几年下来,老崔种植的枸杞也达到了10亩之多。然而,一到每年7月,期短、量大的枸杞采摘就成了他最头疼的事。
“枸杞有个特殊情况就是红了你必须及时采摘,枸杞果子红了,它的采摘期只有七八天,如果你及时摘不了,它就会坏在树上,下一茬的采摘也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样你的产量就上不去了,经济效益也就滑坡了,每年采摘枸杞,找不上人就是我最愁的事,有时候只能眼看着枸杞坏在枝上。”老崔告诉记者,枸杞的采摘每年总共有8茬左右,从红果到采摘结束要持续近70天,也就是说枸杞农户们每年的采摘工作都会长达70天。
老崔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算,农户们每天每人能采摘的枸杞量只有70到80斤,但是枸杞每亩一年的鲜果产量按照三到五年的枸杞树来说在3600斤到4500斤。像崔老汉的10亩枸杞树每年的总产量就会在42000斤左右,也就是说平均下来崔老汉家每天采摘的枸杞量就在600多斤,崔老汉在枸杞采摘时节,必须坚持每天近10人长达70天的采摘工作,才能保证当年枸杞的顺利采摘。在种植枸杞达10万多亩的靖远县,每年采摘枸杞的大军就必须达到采摘时节每天10万人之上。
记者了解到,在枸杞采摘的农忙时节,农户们几乎是“全民皆兵”,家里能干活的人全部都会辛苦劳作在枸杞田里,而这样还是远远跟不上枸杞采摘人数的需要,这就牵扯到了劳务市场。对于靖远县当前的劳务市场,农户们普遍感觉到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杂乱无序”。
老崔告诉记者:“每年的5月份,我就跑到宁夏去找劳务工,跟当地的劳务工们签合同,跟他们商量好了,到时候把他们带过来帮着摘枸杞,虽然我们这边管吃管住,一天下来劳务费也不算低,但是人还是不好找。”据老崔介绍,靖远目前的劳务市场还没有形成。劳动力价格往往受采摘期的影响水涨船高,谁家急用人,谁家出的价钱高,劳动力就会蜂拥到谁家,比如采摘一斤鲜果,平时是一块二,但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为了及时采摘,有的农户就会抬高价格到一块五甚至一块八,这样劳务工就都去他们家采摘了,没有办法的其他农户也不得不将劳力价格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出现混乱,给枸杞的及时采摘也带来了难题。
出售价受宁夏商贩掌控
枸杞鲜果上市后,为什么靖远农户没有自产自销?可以说就摘枸杞一项工序已经让农户们筋疲力尽、自顾不暇了。据枸杞种植户们介绍,从靖远县种植枸杞范围来讲,大到万亩的东升乡到小至百亩的北湾镇,收购枸杞的商贩几乎都是来自宁夏,这无形中就形成了收购市场的利益垄断。
在枸杞价格上吃过“大亏”的万德新告诉记者,2011年,枸杞干果一上市因为供需关系,就遇上了27元每斤的好价格。有部分人开始压货,每斤卖到30元。到第二年销售季节,商贩每斤给出28元的价钱他惜售未卖,等到翻年,价钱一跌再跌,他只能随行就市以每斤18元的价格出售,4000斤枸杞赔了4万元。当记者问万德新为什么不将自家的枸杞拉到宁夏去卖时,万德新道出了卖枸杞的苦衷:“我们把车开到宁夏中宁的枸杞市场,根本就进不去,人家全国各地来的大商户,根本就不认靖远枸杞,人家只认宁夏的商贩,也就是说宁夏商贩把靖远枸杞拉到宁夏后,摇身一变就成了宁夏枸杞,所以咱们靖远的农民把枸杞拉去了之后,只能自己再拉回来。”相比较而言,没有拳头品牌成了靖远枸杞与宁夏枸杞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致命弱点。
在采访中,宁夏海原县的一位张姓农户告诉记者,宁夏的枸杞因为种植较早,真正大规模产生经济效益也比靖远要早近五十年,所以发展枸杞经济的产业链已经完善,市场包装销售的商业化已经成熟,牌子响亮,而靖远枸杞因为缺乏深加工,所以筛选、包装只能依附宁夏,扮演“为他人作嫁衣”的角色。如何脱下“嫁衣”,如何释放自我?
从头开始 打出品牌
2008年,靖远县五合乡的甘肃金杞福源生物制品开发有限公司应时成立,成了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本土研发品牌企业。5年来,该公司先后成立枸杞专业合作社,统一标准收购,统一加工生产,自主研发靖远枸杞品牌,保证了产品出厂质量,打开了北京、云南、贵州、广州四省市的大门,让靖远枸杞品牌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希望的春天。
“在成立公司之初,我就想着能把咱们靖远枸杞的品牌做大做强,能够在全国的枸杞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能够打好靖远枸杞翻身这一仗。”该公司经理张述珍告诉记者,为了搞好靖远枸杞的品牌,几年来他想方设法,引进人才,开拓市场,充实资金打出牌子。但就像张述珍说的,靖远枸杞目前还只是一个“新生儿”,要打好靖远枸杞翻身仗,可能需要五年也可能是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目前来看,靖远枸杞在该公司主打的全国四省市市场上已经渐有起色,品牌效益都在呈不断增长势态,然而在当地收购枸杞的数量还仅仅只有两千多亩,“胃口”还是太小。“目前,制约公司发展的还有两大困难,第一是缺乏人才,就是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第二就是资金问题,如果公司运转的资金再多一点的话,收购的枸杞也就能再多一点。”
在采访之余,记者听到更多的是农户们反映,因为缺乏专业的枸杞培护、防病虫害知识,枸杞的种植成本在不断增加,同时农户们对靖远枸杞出现更多当地品牌的渴望也是愈发强烈。试想,如果靖远枸杞从源头抓起,加大科技含量,引进技术人才,不管是培植、采摘、晾晒,还是储存、包装、销售等一连串产业环节都层层把关,精益求精,再多几家自主研发枸杞品牌的企业,形成“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局面,那么靖远枸杞脱掉宁夏枸杞的“嫁衣”,也就指日可待了。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