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今年我们村里20多户种太子参,大多数情况都不好。”5月5日,在福安前往柘荣的县际班车上,寿宁县南阳镇下洋仔村农民许廷寿说到,他捧着一包有枯黄斑点的太子参叶,正要赶往柘荣寻医问诊。据不完全统计,宁德市今年种植太子参超过15万亩,主要集中在柘荣、福安、寿宁、蕉城等地,3月份由于“倒春寒”天气和部分农民经验不足,导致部分产区病害较为严重。
柘荣县植物保护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月份时候吹了几天的干北风,白天阳光又少,病害就相对严重了。主要是白绢病和叶斑病。这几天来买农药的农民特别多。不过相比去年的阴冷天气,相对好点。
记者在柘荣县农业局经作站采访时了解到,太子参市场行情看好,宁德各地太子参种植一哄而上,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和技术,遇到病虫害,就盲目施药,错过了治理病虫害最佳时机,柘荣黄柏乡、周宁李墩镇、寿宁南阳镇以及福安部分新产区的情况较为严重,主要都是经验不足造成。该站负责人黄冬寿告诉记者,太子参叶斑病现在如果处理得当,还有希望获得收成,如果是白绢病,因为是根部病害,拖到现在已经是无药可治,只能是绝收。
另外品种混杂退化和没有轮作耕种也是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宁德地区使用的太子参种苗是柘参一号和柘参二号。当地群众多年来无性繁殖,自行解决种源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的提纯复壮工作,种源混杂退化,导致病害严重,产量降低。
太子参喜微酸性(PH值6.5-7.0)土壤,高于7.5或低于6.0影响生长,长期种植会导致酸碱失衡,由于地少人多,参田根本无法进行轮作,导致病原菌的繁殖积累。黄冬寿说,太子参如果得了白绢病,发病太子参所在的土地就必须5年内不得种植太子参,但基本上做不到,因此只能靠喷洒农药来解决病虫害问题。
针对此种情况,专家建议,短期内除了政府宣传防病害知识外,新种植的农民最好请教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农,这样能减少损失。从长期来看,政府来在积极培育推广新品种,如抗毒1号等。(张文奎 庄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