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2008年,安徽省始终保持对亳州中药材市场监管的高压态势不放松,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净化药品市场秩序。同时,按照“疏堵结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着力从长效机制的建设上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一是实行干部“包保”制度。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所在地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承包乡镇、街道办事处,按照各自分工承担起中药材综合管理责任,实行谁承包谁负责;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干部层层包保到村到户,实行安全隐患周报制、辖区案件通报制,逐级签订责任书。
二是制定《乡规民约》。亳州市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组织干部、村民代表讨论制定《乡规民约》,药农药商以村民自治的形式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相互监督,解决了一些仅依靠法律法规不易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成立药商协会,搭建药农药商与市场沟通的平台,提高集约化程度,大大加强了对松散药农和经销户管理。
四是完善有奖举报制度,破解举报难题。亳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举报案件按货值金额的10%奖励给举报人;对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假售假举报案件,还额外奖励。区政府也安排专项资金,对举报制假售假者进行奖励。这一制度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监管的积极性,有力地震慑了制假售假犯罪分子。同时积极探索中药饮片、中药材固定经营门店监管方式,确保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可追溯。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918
0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