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节目导视】
农药超标、染色增重、硫磺熏蒸,中药屡陷“质量门”(同期:记者:打了什么药?打的甲胺磷、391,防虫,防地下害虫);
明确行业标准,建立追溯机制,别让伪劣药材毁了中医(同期:为了规范发展这个中药产业,在陇西我们又建立了GAP黄芪的基地)。
频频爆出的中药质量问题,何以屡治不愈?其深层次“病因”在哪里?如何求得一张“处方”确保中药健康发展?新华社评论员与您一同探析。
【演播室主持人】新华视点,带您走向新闻制高点。您好,我是邱浩。
【评论员】大家好,我是周宁。
【本期评论员】周宁,新华社记者,长期关注热点问题报道。
【演播室主持人】最近,一直被人们视为安全无毒的中药屡陷“质量门”。同仁堂“朱砂药”、“汞超标”的疑云尚未散去,一种“维C银翘片”又被香港卫生署呼吁禁用,紧接着一国际环保组织发布调查报告称,全国九大中药品牌被抽检的产品中七成含有农药残留,中药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公众高度关注。药中有“药”?从中草药种植到流通再到加工,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字幕:安徽·亳州
【解说】7月是中药材白芍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在安徽亳州市郊的药材地里,药农们顶着烈日在田地里为白芍除草和喷洒农药。药农任怀道告诉记者,他家种植了3亩白芍长势不错,一个月后就能收获。
【同期】药农
记者:您家种药材是种多少亩地?
三亩。
记者:一年可能搞个万把来块钱?
一万多元。
【解说】白芍为国之药老,素有“十方九芍”、“百药之王”的美誉,亳州是白芍的主产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据任怀道介绍:与农作物相比,这些药材苗就显得娇气,拿种植白芍来说,它喜旱不喜水,田地里不能有杂草,病虫害比较多,农药基本上伴随整个生长过程。芍药开花前,要喷洒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药1次,共喷3次,而在成长期中多是多种农药混合喷洒,喷一段时间后虫有了抗药性,就要换其它的农药。
【同期】药农
记者:打农药可普遍?
基本上都打这个农药,你这天一到虫子繁殖时候你不打,它马上就咬的窟窿,它对这个根的生长速度它就没有了,都吃坏了它就不长了。
【解说】当记者询问这么频繁地使用农药会不会农药残留时,任怀道一脸疑惑与不解,他说,农药残留是小题大做,只要下一次雨就能把农药冲掉,再说了有虫不打农药是不行的,不打的话白芍出不了花,就卖不上好价钱。他们村种植白芍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有虫就得打药。他的话也得到了其他药农的肯定。
【同期】药农
记者:有虫了就打药?
嗯,有虫了就打药。
记者:打了什么药?
打的甲胺磷、391,防虫,防地下虫,地底下的。
【解说】据了解,在药材种植过程中像甲胺磷、甲拌磷、克百威等农药,国家是明令禁止使用的,但记者在田间地头看到这样的药瓶随处可见。药农们告诉记者为了防止病虫害,在种植中药材时需要多次使用农药,有的中药品种,甚至在没种下地之前,就先要在田地里撒上农药除虫,从出苗到成熟收获期间,也有多次喷洒农药,一般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打什么药、打多少、何时打,随意性很大。
那么,对于这样频繁用药的药材,在收购时会不会进行农残检测呢?随后,记者来到亳州一家大型药材交易市场。
$pager$
【同期】药材销售商
农残药应该没有吧,一般都是从地里种出来的,这方面没检测过,都是药监看看这个药量合格不合格。
【同期】药材销售商
我们进货我们私人肯定不能像,不能像人家药监局那样拿去一一检查,对不对,我们只能说是从农户手里拿过来,我们这个农残问题,肯定我们没办法确定。
【解说】除了农药超标外,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中药材也面临着重金属超标的窘境。前不久,某知名中药品牌药品连续曝出两起“汞超标”事件,近3年来,中国香港共检测出15宗中成药重金属超标事件。
【同期】国家名中医 宣桂琪
环境的污染,现在报道出来有些药这个重金属超标,是吧,这个土地的污染,这些给这个生长的过程当中影响了药材的质量。
【演播室主持人】中药可以说被我们称为“国粹”,它在治病救人方面有着非常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我们中国人也非常信赖我们的中医文化。但是最近频繁出现的这个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问题屡屡的发生,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了,在这样的问题频繁发生的情况之下,为什么我们这个本该是治病救人的中药变成了这种致命害人的这样一个作用。
【评论员】我们都听说过一句俗话叫药材好,它这个药才好,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药的材质,材料好了,那么它这个药效才能得到有效的作用,有效的发挥。但是刚才片子里面我们看到这些案例,这些药里面的材料都不怎么好,甚至带毒,你说带毒的药材它的药效它的疗效能好到哪去呢?是吧。那么这种现象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我们在种植环节,中药材在种植环节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目前我国人工种植这个药材的种量数百种之多,范围非常广,而且大部分都是什么呀,散户经营,散户种植。这种情况下,给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还有就是一些中药材的种植户得不到有效的技术指导,一些农技站发现什么呢,他根本不推广农业技术或者推广这个种植技术,他去卖化肥去。
第二个就是我们在国家药典的标准中,找不到相关的这个农药残留的标准或者规范,具体的标准,具体的规范,造成什么呢?从种植到收购,加工,然后到流通环节,无法可依。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的环境,包括土壤,水源等等。对于种植中药材产生的这种影响,比如说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就是说我们有我国有3.6万公顷的耕地,土壤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那么这些中药材是不是从这些土地中种植出来的呢,如果是的话,它们的重金属含量或者农药残留的含量是不是超标呢,这是问题都是大大的问题,大大的问号需要解答。
【演播室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势必是一定要重视起来了,不然一定会影响到我们中医的发展的,那么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呢?
【评论员】要想解决这个重大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中药材的农药残留,特别是要加大检测的力度,那么加大检测力度,我们说了半天,到底谁来检测,必须形成合力。在生产环节或者在种植环节,它是哪个部门监管,现在我们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把从种植到流通的所有链条统一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我们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走规模化,集约式的道路。同时我们在选址基地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当地的水分,土壤,整个的化学成份的检测和化学要素的这种生态环境,同时它的上游有没有污染企业,上游有没有化工企业,周边有没有会影响到土壤或者水源的这些安全隐患,选址,基地的选址也非常关键。
【演播室主持人】刚才我们说的更多的还是中药材在种植的环节出现的滥施化肥、农药、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等等这些问题,那么在中药材加工制作的环节情况又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记者发回的报道?
字幕:甘肃·陇西
【解说】这里是中国著名的“药乡”——甘肃陇西县,记者在这里采访发现不少药商将收购后的药材用硫磺熏蒸。
首阳镇是陇西县内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走在首阳镇的街上,随处可见加工中药材的人们,这些人都是附近的药农,他们被收药的商贩雇过来,将收购来的药材冲洗、整理,再用机器将整理好的药材切片用硫磺熏蒸。
【同期】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三十里铺村药农 梁小彦
有一个罐,放个烟筒,把它架在药材上面。
【解说】53岁的付进禄是当地较大的药商之一,从1983年开始贩卖中药材。据付进禄回忆,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当地党参种植面积还很小,量不多,收获后直接上市销售,无需用硫磺熏蒸。大概在1985年左右,随着党参种植面积的推广,再加上中药材市场行情波动很大,药商们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开始囤药做生意,便有人从当地的药材公司学来熏蒸保存技术。
【同期】甘肃省陇西县禄灵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付进禄
发现生虫以后就请教了一个药材公司该怎么办,就说用硫磺熏,那时候基本就开始熏了,那时候量小,就是到了六七月份,到生虫季节熏一下。
【解说】在陇西首阳镇的中药材市场记者看到,每逢集市,贩卖药材的药商和药农们都会在这里进行交易。有人告诉记者,像这种深褐色,看着如同枯树枝的,便是没有熏蒸过的药材,而色泽透亮、质地柔软的则是已经被熏蒸加工过的。目前我国大约有500多种常用中药材,大多是由各地农民进行种植和保管,为了防霉、防腐易于保存,药材种植户经常用硫磺对药材进行熏蒸。
$pager$
【同期】国家名中医 宣桂琪
特别是北方,这些地方不法商贩泡制过程当中缺乏了良心,就是(硫磺熏过药材的)颜色好看防蛀,原来就是防蛀,在过去的年代不知道它的副作用,现在知道了那你可以取消,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
字幕:广西
【解说】不仅是硫磺熏蒸药材,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质量问题更让人揪心。前不久我们的栏目播出的《维C银翘片涉“毒”曝行业“潜规则”》广东的宝山堂购买山银花枝叶冒充山银花,不经任何清洗直接制成干膏,然后卖往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制成维C银翘片。
【解说】一位长期从事中医药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山银花枝叶和花之间有很大区别,虽然山银花的枝叶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但由于用药部位不同,两者间效果存在差别。但由于监管部门在检测时只以是否有“绿原酸”为标准,而无论是山银花枝叶或是花都能检测出“绿原酸”这一指标,从而使一些企业蒙混过关,从中渔利。
【同期】业内人士
有的小药厂,都是用山银花那个藤、叶子代替山银花,那个东西又便宜,山银花藤几块钱一公斤,叶子十来块钱一公斤,山银花40多,50元一公斤,所以你看成本相差多少。
【解说】据了解,在中药行业,类似这种以次充好,将一些质量比较差、存放时间长的药材充当质量好的药材出售的现象还有很多。近年来,在暴利驱动下,中药材市场“李鬼”频现,造假手段日新月异,不仅染指利润高的名贵药材,如今连普通药材也不放过。
【同期】山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马传江
我觉得还是一种趋利行为,中药价格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应该成一个比较快速的上升势头,价格涨了几倍,甚至有的价格涨了几十倍,他(药商)为了牟取暴利,他(药商)就可能是通过以次充好、掺假来赚取这个利润吧。
【解说】今年46岁的马传江是山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负责全院的药材采购工作已有20多年的时间,他告诉记者,除了质量以次充好外,对黄芩、朱砂、红花等药材进行染色或增重也成为药材行业的潜规则。染色,主要使用化学染料对一些品相差的药材进行染色;而掺加增重剂也就是硫酸镁,则是将增重剂溶解在水中,然后把水洒在药材上,增重剂就会被吸收进入药材内部,或者吸附在药材表层。如果药品中的增重剂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腹泻、麻痹,严重的会导致呼吸麻痹、心脏骤停。
【同期】山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马传江
染色呢,主要是现在国家局确定品种,就是像朱砂、血竭等这些比较贵重的中药,他们一个是为了提高卖相,再一个有的时候是为了以假乱真,这就是我们常用的中药红花,那么这味药呢,也是算比较贵重的药,所以说经常出现染色或者加重粉的情况来增重。
【解说】面对药材市场曝出的种种乱象,越来越多的药企感受到:不从生产环节着手,难以把握药材质量;不从资源建设着手,难以稳定药材原料价格与供应。为了改变中药材的现状,不少企业在甘肃、云南、山东等地建立GAP基地,GAP旨在推动国内中药材种植集约化、规模化和规范化以及解决中药材行业的标准化问题。
这里是甘肃陇西县一处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是一片连着一片的中药材:黄芩摇曳,地黄飘香,党参密密匝匝,散发着诱人的中药材的清凉与芳香……当地人把这里戏称为“百草园”。
【同期】甘肃省陇西县鹏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鲜守杰
去年经我们跟厂家协商,为了规范发展这个中药产业,在陇西我们又建立了GAP黄芪的基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从今年(起)又建立了党参的GAP基地和柴胡的GAP基地。
【解说】据鲜守杰介绍,基地已经由公司加农户的初级松散形态,转变为企业直建基地模式,从种子、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都由基地统一规范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各大制药公司提供标准化、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中药材。
【演播室主持人】刚才片子里面也提到了,并不仅仅是在种植的环节我们的中药出了问题了,其实在加工,生产的一系列流程当中,都出现了相应的问题,那这些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呢?根源到底是什么?
【评论员】根源就是两个字,利益。四个字,利益驱动。那么它的背后更深层次就是监管的缺位,在各个链条上,各个环节上都有我们的执法人员,都干吗呢?这是值得反思的,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去监管,要去执法就必须有标准,有法可依。
第二,就是要实行“黑名单制度”,什么叫黑名单制度,所有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无论你是种植者,这个养殖者,还是流通环节,还是这个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出现了问题,就要公示,就要曝光,简单的罚是不行的,要建立追溯体系的黑名单制度。
第三点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的监管,所谓监管或者是加强行业监管要靠什么监管,要靠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检测的人才,他比较得懂这方面的技术,其实在一些中药材的企业里面,他们有相应的比较懂行的药师,都可以加入到我们的监管队伍中。
最后就是要鼓励种养殖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从源头上能够管控住中药材农药残留也好,重金属超标也好,是一个重要的渠道,重要的举措,它不仅能够从源头上把控药材的质量和安全,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中药材药材的价格。
【演播室主持人】是啊,药材质量是直接关乎生命的,如果不能治好中医要市场不规范的这个病,放任制假,售假的不法商人去逍遥,恐怕中药市场最终也只能是疾入骨髓,无药可救,只有从源头控制,明晰行业标准,明确监管部门等多方面去入手,才能够把控中药材质量的安全,让中药这一传统国粹在世界舞台上越走越远。 好,感谢本期节目,下期节目再见。
【评论员】再见!
相关专题
中药材农药残留疑云的背后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