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出口示范区种植面积达5万亩,2012年产值突破2000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34%……宁夏枸杞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华丽转身,在国际高门槛下走出一条漂亮的“大阳线”。
“宁夏有五宝,红黄蓝白黑”,人们常用五种颜色概括五种宁夏的特产,其中排在首位的“红宝”就是枸杞。塞上“红宝”今更红,成为了数十万农民增产增收的“金果子”,而这背后,凝聚着来自宁夏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的细心呵护。
养生佳品难逃壁垒
一代大家苏东坡有诗云“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就是赞美枸杞浑身是宝,没有可抛弃的地方。作为一种公认的养生佳品,枸杞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但近年来,随着各国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水涨船高,枸杞一度受困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由于枸杞属于我国独有的食药两用产品,国际上并未针对枸杞产品制定明确的检验和判定标准。目前,美国对枸杞农药残留限量要求仍为一律“不得检出”;欧盟虽没有专门针对枸杞制定农药残留限量要求,但却用鲜果的农药残留限量要求检测枸杞干果。我国台湾地区也从去年3月开始对枸杞进行逐批查验,且必须附农药残留分析报告才能申请输入查验。
作为一种入口食品,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枸杞农药残留提出限量要求本无可厚非,但过于苛刻,则难免有吹毛求疵之嫌。一些老茨农(宁夏俗称枸杞为“茨”,种植枸杞的农民称为“茨农”)告诉记者,枸杞在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病虫害的发生,不打农药就可能绝收。农药残留“不得检出”,显然不符合枸杞的种植生长实际。
处身困境闯出天地
2012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名单,宁夏中宁出口枸杞示范区榜上有名。这块沉甸甸的牌子,凝聚了检地双方数年来的心血和成果。
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有正确的心态。一方面要积极对外交涉,争取更好权益;另一方面要扎实练好内功,助力产业实现质量提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宁夏局提出在枸杞主产地——中宁县建设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
中宁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始建于2009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示范区已初具规模,目前种植面积已近5万亩,出口量占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半壁江山”,出口价格也数倍于国内市场价。
示范区实行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栽植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的“三统一”措施,尤其注重源头控制和基础工作。为此,中宁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提振枸杞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每年列支10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枸杞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宁夏局还专门制定了示范区建设标准,并编写了企业自有检测实验室建设指南,义务开展实验室配置检测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近几年,宁夏出口枸杞的整体质量确实有了很大提升,示范区立了很大功劳。”回想起检地双方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宁夏局动植食处处长陈炜不无感慨。
发布预警规避风险
今年3月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每家出口枸杞企业都收到了一份来自检验检疫部门的警示通报。通报称“国内某公司出口至美国的枸杞干果因被检出农药残留和添加剂超标而被实施自动扣留,并要求加强对原料中农药残留的监控,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
类似于这样的警示通报,企业每个月都能收到一份,并且随时可以到宁夏局网站上进行查询。去年,宁夏局共发布警示通报14份,成为食品出口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必看的“天气预报”。
由于经济外向化程度不高,宁夏局辖区企业普遍缺乏获取国际信息、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有了检验检疫的风险预警,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宁夏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彦华如是说。
此外,宁夏局还经常组织商务、农牧、林业等部门以及枸杞出口企业座谈交流,共同为整个产业发展会诊把脉。众多部门合力解难,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行业内得以推广。
服务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万家农户。宁夏枸杞走红世界,最终红火了农民的日子。据统计,宁夏有约20万农户依靠枸杞产业增收致富,100多万人从事枸杞种植、采摘和深加工,主产区农民来自枸杞产业的年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