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最近国家药监局奔赴5个大型中药材市场的暗访调查报告显示,中药材已经成为毒假伪劣的重灾区,这些市场普遍存在着假冒伪劣、掺杂使假、违规经营、非法加工等现象,其黑色产业链正在威胁千家万户的用药安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监管部门下决心关闭了100多个条件根本达不到要求的市场,仅保留了17个大型中药材市场。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表示,鉴于管理的难度,二十多年里没有新增、新批中药材市场,今后也不会再批。
遗憾的是,即便是大幅压缩中药材市场,为地方管理带来便利,但目前呈现出来的乱象还是触目惊心: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掺假、染色增重。有些地方的做法令人发指,安徽亳州的一些海龙、海马的腹腔内发现了增重的水泥;还有几十种中药材滥用或者过度硫磺熏蒸,而医药典籍上多注明硫磺有毒,服用有禁忌。
这些药材市场的乱象本质上就是谋财害命,它的泛滥有三个原因。首先就是管理难度大,监管不易操作。中药材缺乏标准,而且地域差别较大,很难形成统一的中药材监管模式。尤其是一些地方的药材市场给政府带来税收和GDP,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地方政府不愿管、不能管的问题比较突出。
其次就是药材商追逐利润、丧尽天良。调查组在暗访时与商贩的交谈记录显示,一些商贩直言不讳,制作假药劣药就为了“多卖俩钱儿”。药材商违法犯罪的收益与其对应的惩罚不匹配,让大量商贩铤而走险,制作和销售祸国殃民的掺杂掺假掺毒药材。
再次就是医院、药房、医药公司不当的药物采购成为帮凶,他们或为降低成本,或缺乏鉴别能力,或为个人渔利,最终让这些假毒伪劣的药材通过他们进入千家万户。假冒伪劣药材有市场,说明也是有需求,如果他们坚持标准采购,认真分辨,怎么可能让“劣药驱逐良药”变成现实。
数年以来,我们曾经对食品安全尤其是乳制品安全头疼不已,对国产奶粉更是缺乏信心。最近,国家食药监局将试行药店专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管模式。可是,如果药店所卖的中药材就是从这些乱象丛生的地方来,那么奶粉的监管模式恐怕会再次击破公众的心理底线。
在我们看来,食品也好,药品也好,无论在哪生产、销售,其质量都必须得到保障。如今中药材领域乱象如此,甚至比一些曝光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更加让人不安,那么对它的查处也只能依赖严刑峻法。
一方面,严刑峻法是对监管者而言,包括行业和地方的监管者。如果他们玩忽职守、贪污受贿、充当犯罪势力的保护伞,那么只有严查重罚才能重建药材市场的秩序。2007年,国家食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因犯有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死刑,可惜的是,他死了六年后,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药品安全,都远远没有达到让民众放心的程度,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只能说明,杀一个郑筱萸的威慑力还不够。
另一方面,严刑峻法是对药材商而言,无论他是生产者、销售者还是经营者,都必须面对法网的严密监管。我国《刑法》有针对“生产、销售假药”和“生产、销售劣药”的罪名,前者最高是判处死刑,后者最高是无期徒刑。现在一些“假药”“劣药”因为人的贪婪变成了“毒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近于“投放危险物资罪”。现在调查发现5个暗访地是一片乌烟瘴气,难保其余12个市场不会如此。
如今,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形势如此严峻,非重典不能遏制乱象。此前,国家食药监局官员曾表态说,对于食品领域的违法犯罪问题,“要让那些为了谋财不惜害命的人倾家荡产、人头落地”。那么,在药品领域也须参照办理,让这些肆无忌惮制造销售劣药、假药、毒药的犯罪分子用生命的代价来赎罪。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