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新挖上来的百合饱满团抱,“土疙瘩”成为当地农民的“金盏子。” 记者桂晨 摄
刚刚从土里刨出来的百合,由于球状鳞茎的外貌,像一块块的小土疙瘩。然而,就是这毫不起眼的“土疙瘩”,在桂林永福县堡里乡罗田村的广大百合种植户的眼里,却是不折不扣的“金盏子”,经过9年的摸爬滚打,堡里百合种植面积已由2004年的几百亩增加到现在的近4000亩,百合种植成为该县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之一,预计今年总产值将达5000多万元。
村民抢着租地种百合
“我们村有些人还抢着租别个的田来种百合咧!”8月4日,堡里罗田村的梁文忠告诉记者,他家3亩多的百合地今年约有7万元的收入,说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早在7月上旬,梁文忠夫妇和一些亲戚已经在自家百合田里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手中大则1斤、小则半斤的百合长势喜人,这些瓣瓣团抱的新鲜百合带着泥土从地里刨出来之后,在第一时间就被来自湖南的收购商按照品相高低进行了收购,不到一个月时间,梁文忠和村里人大都已经完成了百合的收获工作。
近几年,由于市面上较为稀少,且百合自身具有一定药、食疗功能,市民喜欢用百合入菜或作夏天冰饮,颇受市场欢迎,百合的价格一直保持着较为平稳的态势。
但由于百合的病虫害较多,长期复种,土壤与种球带毒的问题会造成品种退化以及产量减少,每年都需要换土地进行种植,因此,一些村民都想着再租一些别人闲置的田地多种上一些。据介绍,如今,罗田村有八成的农户多少种了一些百合。一般情况,每亩产量约两千斤,按照品相每斤7-11元的收购价格,粗粗一算,每亩至少有1.4万-2.2万的收入。梁文忠说:“如果还能留作种子,加上卖种子的收入,每亩能达到四五万元钱的收入。”据介绍,如今整个罗田村百合种植已相当普及,种植面积已达400多亩,仅百合这一项收入就给该村每年人均收入增加900多元。
梁文忠介绍说:“种百合的投入高,但由于病虫害较多,风险也要大些。”“种得好的,三四千斤一亩的都有。”梁文忠说,但也有因为养护不当而亏本的。但相比种稻谷千元每亩的产值,百合产出还是高出十余倍,让很多种植户喜上眉梢。
政府引导抱团 打造“百合之乡”
在堡里乡,由于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百合种植,当地政府就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开展百合种植,并通过多种手段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当地政府在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背后的风险。一些地方因为种植百合遭受产业起伏,这也给他们一些启示。据近日《江西日报》报道,在江西泰和县苏溪镇,往年不愁卖的苏溪百合,可为这个2万人口的小镇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可今年,由于抗风险意识差、生产理念落后、销售环节薄弱等因素导致减产减收。
“一定要注意规避市场的风险”,现在成为了堡里乡村民的共识。为此,该乡建立起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300多户百合种植户加入其中,集约生产经营,抱团应对市场风险,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
在梁文忠看来,县政府将“实施百合良种繁育”写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更坚定了他们发展百合种植的信心与决心。梁文忠介绍说,现在科技部门与合作社密切合作,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技下乡、技术入户工程等,为他们的科学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堡里百合种植面积已由2004年的几百亩增加到现在的近4000亩,今年预计总产值5000多万元,成为该县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之一。“做好品牌,才能带动产业升级”,该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堡里乡正着手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建设。如今堡里的百合不仅吸引了客商纷纷前来,也吸引了一些农户来此学习取经,购买良种。
梁文忠说,一些地方的百合已经延伸为多种商品,发展成为了一条全产业链。“除鳞茎直接上市,百合的心叶、花蕾可以制茶,百合籽能制成百合粉,百合花还是观赏花卉。”中秋前后,梁文忠的新一轮耕种就要开始了。新一轮的期待也跟着开始了,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与村民一道整合百合的产业链,提高百合的附加值。
(记者桂晨 通讯员韦文芳)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