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种植户朱宏国(右)察看栀子花长势
“栀子花开呀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一首《栀子花开》歌曲,仿佛让人感受到了栀子花的阵阵清香。近日,笔者走进四川内江资中县新桥镇清平村,在千亩黄栀子产业基地,深入了解黄栀子产业助农增收的情况。
远远望去,栀子花熙熙攘攘地绽放在枝头,阵阵清香四处飘逸。可在村民眼中,栀子花却开得不是时候。“秋花要全部摘掉。”清平村6组村民朱宏国,正置身花丛中手脚麻利地摘花。据他介绍,秋花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果子成熟、变黄,需要足够的时间、光照和温度,“按现在条件已经达不到了,果子会长不成熟,如果不及时摘除会影响来年的花树生长。”
据了解,种植栀子花主要采摘黄栀子,成熟干果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散瘀血等功效。提炼而成的天然色素栀子黄、栀子蓝,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
正是因为其用途广,曾一度出现市场紧缺的情况。为此,2000年,全镇又计划了10000亩地,用于种植栀子花,扩大种植规模。但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黄栀子的市场价格直线下降,“当时多亏了政府出资稳定价格,并做好安抚工作,才保住了种植面积。”村支书刘波说,总是靠政府支持不是办法,风险还得转移。为此,黄栀子合作社找来了县里的一家专业公司,通过公司运作,村民才安下心来,大力发展。
62岁的村民朱宏国一家有7口人,现在只有他一人在管理2亩多地的栀子花,按去年市场价3.5元/斤计算,亩产近2000斤,年收入也有几万元,“劳动强度小,管理轻松,一个人能胜任。”朱宏国说。
效益更好的要属带头人杨代兵。他栽种了8亩地栀子花,亩产达到了5000斤。据镇干部陈铭透露,全镇栀子花种植面积6000多亩,栀子花品种繁多,虽然该村种植历史悠久,但在管理上还属于粗放型,技术、品种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我们已经与省中药研究所取得了联系,对果实跟踪监测,从提取成分的多少、药用价值比例等方面进行改良,从而达到产量高、价值高的目标。”
刘波介绍,清平村幅员6.7平方公里,栀子花的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564户人,种植栀子花的户数达100%,“栀子花就是我们村的主要收入。”
由于清平村栀子花种植面积大,要连片承包或统一管理有一定难度。但该村已成功申请为“国家中药种苗育种基地”,并引进了一家公司,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用于项目运作,实行标准化管理。“我们一直希望有专业人员指导,以改进生产技术,实行科学化管理,提高产量,增加产值,终于盼到这一天了。”杨代兵说。
不过,刘波还有一个愿望:由于村里的土地不成片,加之水源匮乏,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劳动力大大减少。“就是想增强栀子花产业基地的吸引力,让更多的青壮年回乡创业,一起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内江日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