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眼下已到秋收季节,但今年的农作物收成如何是个未知数。有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多月前的持续干旱天气,造成了亳州市3500多亩农作物绝收。纵然今年7、8月份的这场干旱几十年一遇,但亳州市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连续三周的焦点
今年7、8月份的一场大旱让药都大地河沟干枯,土地焦渴。亳州市及时下发《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迅速掀起了抗旱高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抗旱保苗,有效减少了灾害损失。9月5日,记者在利辛、涡阳、谯城等多地田间地头看到,即将成熟的大豆长势良好,郁郁葱葱的玉米颗粒饱满。
在今年的这场抗旱保苗战中,亳州市的农田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村大约50亩地合一口机井,而且这些井都是深水井,地里的庄稼得到了及时灌溉,因干旱造成的损失不大。”谯城区淝河镇桑刘新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但是,并不是多数村的农田水利建设都像桑刘新村一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亳州市不少农户在今年的这场干旱中受损严重,因田里缺井少水无法灌溉土地,导致种植的药材以及玉米等农作物被旱死。统计数据显示,7、8月份的持续干旱天气造成了亳州市3500多亩农作物绝收。
“那段时间天天有许多群众打电话反映田里干旱,咨询打井事宜,缺井少水问题连续三周成为市长热线的焦点问题。”12345政务直通车办公室工作人员陈薏充表示。
以8月12日至8月18日市长热线群众投诉为例,蒙城县漆园镇漆园办事处花园村村民来电反映,村里一直没有打井,地里庄稼干旱严重。谯城区龙扬镇大王村焦裕庄村民反映地里庄稼快旱死了。利辛县西潘楼镇马寨村村民来电反映,地里打的机井没有水,庄稼太旱无法灌溉;张村镇赵王寨村地里庄稼旱情严重;中疃镇黄井村大寨沟两岸地里太旱,并且无井抗旱。
机井建设只是小农水建设中的一项,小农水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一小项,那么,亳州市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如何呢?
$pager$ 不少待解的问题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近年来,亳州市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各级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掀起一轮轮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抗旱机井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增强了亳州市抗旱防汛保安能力。
去年以来,全市实现新增蓄水能力1117万m3,新增灌溉面积40.2万亩、恢复改善31.3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7.7万亩、改善除涝面积36.9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0.8万亩,改善中低产田2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4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143万m3.
成绩值得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记者了解到,亳州市现有耕地749.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5.08万亩,而旱涝保收面积只有307.17万亩,只占总耕地面积的41%.
在涵闸坝等蓄水工程方面,亳州市存在水闸坝分布不均、病险水闸多等现状。亳州市水闸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维修经费不足,长期运行,造成年久失修,再加上当时资金、技术、施工等原因,未完建的和建成后质量不达标的水闸也有不少。全市现有病险水闸200多座,占水闸总数的50%以上,现有水闸只能保证60.5万亩农田的正常灌溉,占全市耕地的8.1%.
大中型灌区灌溉渠系不配套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突出问题是有一半万亩以上三万亩以下的中小型灌区末系渠道未完建;不少灌溉主渠道年久失修,阻水和渗漏严重,灌溉用水到支渠和田间所剩无几;田间工程不配套,出现上通下阻,达不到有效灌溉;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田间大量的渠系工程遭到破坏,已经无法正常使用。
另外,亳州市现有机电排灌泵站排灌能力较差,现有机电排灌泵站大多已运行三四十年左右,设备陈旧、老化,有的损坏严重,有的已经淘汰。目前在正常情况下只能保证亳州市利辛县、蒙城县25万亩的灌溉和100多万亩的排涝,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4%和13.5%,灌溉排涝保证率低,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另外,亳州市农田水利还存在着机井灌溉能力严重不足、灌溉方式传统、农村水利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pager$ 多种补救的举措
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怎样进一步加强抗旱防汛保安能力?
“必须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才能逐一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抗旱防汛保安能力,让农作物一步步彻底告别靠天收。”有农田水利专家认为。
“首先应该进一步扩大工程蓄水量。”市水务局农水科科长王锋表示,一方面加快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的进度。经测算,亳州市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改建、新建涵闸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0.5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15万亩。另一方面新建中型涵闸工程,有效蓄积水源。
王锋认为,完善渠系配套工程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对茨淮新河、涡河、芡河、北淝河、西淝河等灌区,整治好灌溉主干渠,保证水源能有效进入支渠;完善渠系建筑物的配套,形成完整的灌溉网络;修整田间工程,保证有效灌溉。
“科学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王锋说,前些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投入了不少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县、乡、村也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农民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整修水利设施。但由于没有整体规划,往往出现涉农部门之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当地政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集中综合治理不到位。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实行兴利除害相结合,防汛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各年度实施项目,将规划、建设和管理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统筹考虑,才能有效整合部门的资金,使农田基本建设达到建设治理一片,完善一片,旱涝保收一片的目标。”王锋表示。
另有相关农田水利专家建议,亳州市还应该在加快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步伐、加快机井建设步伐、推进节水灌溉措施等方面下功夫,从而有效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专家认为,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大的权力和监督职能,让人大审议通过建设规划,限期实施完成;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投融资渠道,按市场经济方式运作搞活农村水利。(汝平)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135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