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随着对药材内在质量的要求和人们对用药安全的要求,对药材从源头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25日,中国中药协会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卫权在甘肃陇西中医药论坛上表示,能否种植的规范,用的放心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合理使用肥料、农药、模拟和回归生态环境下的种植是新型种植业需求。”
王卫权介绍,目前中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100万亩(不含林下种植面积),常用品种的种植基地有430个,年产量接近900万吨。2012年中药产品出口30多亿美元,是世界中草药的总量5-7%。
“2012年全世界用天然植物的制品在800亿左右,全球有70%以上的人愿意用天然植物药,”王卫权说,所以植物类药材的市场会越来越大,种植的要求和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王卫权表示,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的模式应逐渐向新型和高领域发展。他提出四点建议,即联合向联盟发展;规范向规模化发展;产品向产业化发展;基地建设要和国家政策相应结合。
据了解,从2004年至2011年全国共通过GAP认证品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共有86个,其中人参、三七、当归、山茱萸、西红花、附子、黄芪、五味子等均有基地通过GAP认证。中国中药协会种植专业委员会认证的道地优质药材基地32个。
“各省都为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作出了努力”,王卫权说,甘肃省成立陇药产业发展委员会,“十二五”期间达到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以上的规模,产值500亿。浙江省“浙八味”的产业发展规划,力争达到种植面积40万亩,并且对重点的产品给予了扶持。云南、广东、湖北、湖南、山东、贵州、四川等省都重点制订出方案,并出台了相关政策种植补贴、加强合作、建立基金、鼓励联盟等等,大大调动了药农种植的积极性。
王卫权指出,但是目前药材基地存在散乱小、种植不规范,质量意识差、基地管理模式滞后、个别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王卫权强调,从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对中药产业扶持的方向和政策上看,药材基地建设是向着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规范化促进规模化,以科学性推进先进性,从而保证中药产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国家工信部对中药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的提出了“三化两保一稳定”,这是在未来一个阶段中,药材基地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种植业和生产联盟,第一、二产业的结合,农业种植工业化、科学化管理将是未来一个阶段药材种植业发展方向”,王卫权如是表示。
“单一的产品要向生产同类产品和不可替代品的企业群,在市场上有独到竞争力的集合体发展”,他说,产品支撑产业,产业依靠产品,使其获得最大的利益化,同时,种植基地的建设除了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历史的引领外,要认真研究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从品种结构、内在质量、支持方向上把握好基地建设投入等环节,使基地建设不盲目、不偏向、有效益。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998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