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石柱县冷水镇,种植户在黄连地里除草。 本版图片由记者 龙在全 摄
种植户将收获的黄连装袋石柱千野草场
石柱县县长左军
“黄连苦,种黄连的人更苦!”石柱黄连种植大户谭贵千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在世世代代种植的黄连地上,“苦黄连”如今却酿出了谭贵千的“甜日子”。每年,他卖黄连的收入就达到17万。
地处渝东南山区的石柱,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冷凉、日照少、无霜期短,具有黄连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全县产连区总面积287.2万亩,黄连占全国产量的60%,世界的40%.石柱因此被称为“黄连之乡”。
如今,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石柱,在生态保护重任面前,产业结构调整不可避免。以黄连为主体的中药材加工、现代制药业的发展,再次给了石柱发展的契机,也将诠释一句话“黄连很苦,但石柱人却感觉很甜”。
欠缺深加工 黄连附加值太低
大部分黄连制药深加工都在外地,使得黄连带给石柱的附加值大打折扣。
距离黄水场镇21公里的清河村,是石柱有名的黄连专业村。在这里,常年的黄连种植占地约4000亩。
46岁的谭贵千是清河村的黄连种植大户。小时候只要一上火,大人就会掐一截黄连根给他泡水喝。伴随着黄连苦味长大,谭贵千曾发誓绝不种黄连。但1988年高中毕业后,由于父亲瘫痪,母亲眼瞎,这个孝子还是选择了回家种黄连,以便照顾父母。
当时,谭贵千家的黄连只有10多亩,加上黄连5年一熟,一年只卖得到几千元钱,而这5年的悉心照料却是一天不能少。“真的是苦啊!”谭贵千感叹。
石柱黄连销往世界各地
2000年开始,政府大力提倡种黄连。谭贵千也下了狠心,将自家的荒坡、山场总共40多亩,全部用来种黄连。“传统的种植方法是用牛粪作为肥料,产量不高,一亩地只产500斤;后来我们用有机肥、混合肥,产量可达到800甚至1000斤。”谭贵千将自己的黄连分成5批种植,每年都有收成。如今,他每年卖黄连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
每年丰收季节,种植户们就将黄连拉到位于黄水的交易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药企,就从他们手中收购走原始的黄连。黄连带来的财富,大多就止于此。
而这些从石柱被以几十元一斤的价格买走的黄连,抵达世界各地的药厂,摇身一变就成了贵几十倍的药品。这就是现代医药加工挖掘出的黄连价值。
$pager$
黄连的附加值大打折扣
说起黄连加工,石柱并不是没有。“但我们现在有的大多数是初加工企业,比如进行烘干等初级加工。”石柱县农委副主任陈清素告诉记者,大部分的黄连制药深加工都在外地,这也使得黄连带给石柱的附加值大打折扣。
相对而言,石柱黄连在全国乃至世界扮演的角色,主要还是原材料。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使得黄连种植户也面临着风险。“上世纪90年代最便宜的时候,黄连只有六七元一斤,当时好多种植户都丧失信心而外出打工了。”谭贵千说,当然市场也偶尔会带来惊喜,2003年非典的时候,黄连最贵卖过120元一斤,“毕竟那种时候是少数。”
新药产业化 告别只卖原材料
黄连产业化十亿级项目,将使石柱黄连告别只卖原材料的历史,建立起黄连产业链。
引进黄连加工企业,最大程度对黄连进行综合利用,是石柱一直在做的事。陈清素介绍,目前石柱的黄连加工企业只有2家,一家生产黄连中药材饮片,算是初加工,另一家用黄连生产中成药,算是深加工。
新药将消化石柱80%黄连
“目前石柱黄连用于本地深加工的只有10%左右,其他大多都是作为原材料销售出去。”陈清素说,最让他期待的是即将在明年大规模投产的“五黄养阴颗粒”,这种由东田药业研制出的新药,将消化石柱80%的黄连。
东田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强,在云南三七的历史变化中看到了石柱黄连的未来。“三七与黄连一样,都是地道的中药材。但是在没有云南白药的带动之前,三七的价值只有30~60元每斤,现在每斤价值可达到800多甚至1000元。”
王强说,五黄养阴颗粒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亿,对黄连的需求量是1600吨以上,“我们希望60%以上的原材料都就地取材,扩产后石柱的黄连也肯定要扩种。”
农民种植将以保护价收购
陈清素说,目前石柱的黄连仅作为农副产品在市场自由交易,附加值低,价格波动也较大,农民增产不增收,“一旦本地企业进行深加工量产后,价格也能稳定在一个稳定的区间,甚至比原来还有所上升。”
王强说,东田公司已在石柱沙子镇建立了一个黄连品种试验基地,将黄连质量朝药用价值引导,建立“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育种成功后由农民种植,最后公司再以保护价收购。
石柱县发改委副主任谢泽元认为,这个黄连产业化十亿级项目最大的意义在于,使石柱黄连告别了只卖原材料的历史,从而建立起黄连的产业链。
$pager$
初加工到深加工 打造产业集群
到2016年初步建成黄连“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和产业大集群,黄连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
石柱想做的黄连全产业链,并不局限在制药,“最大程度地对黄连进行综合利用,就要充分发掘黄连身上的价值。”陈清素说。
未来,石柱对黄连的深加工,除了药品外,还有取黄连花做成的黄连花茶、取黄连根须加工的兽药添加剂,以及未来将引进的黄连保健饮料生产项目等。在种植户谭贵千眼里,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前祖祖辈辈扔掉的黄连花,到他这一代,也变成了钱。“黄连花也可以卖出去了,有企业用来加工黄连花茶。”谭贵千说,这是他不曾想到的。
全产业链形成产业大集群
“从原始种植到初加工,再发展到深加工。”谢泽元说,这是石柱黄连建立全产业链必须走的路子,“十二五”及更长时期,石柱要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打造科研、种植、初加工、深加工、药品生产、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最后建成覆盖“微笑曲线”高低端环节的黄连产业集群,“到2016年,要初步建成黄连‘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和产业大集群,黄连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深加工率达到80%,加工产值突破10亿元。”
企业研发新产品给予补助
黄连是石柱中药材的“主角”,但近年来石柱出产的中药材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囊括金银花、前胡、佛手、白芷、茯苓等10余个品种。“以黄连为主的地道中药材种植及现代制药业将是我们的重点发展方向。”谢泽元说,县政府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除了给予农户种植补贴外,还大力扶持企业研发新产品。“对成功研发中药材新药品、中药材饮料、中药材保建品、中药材饲料并取得市级法定生产许可,且完成新建配套生产线的,给予20万元补助。”
生态休闲游融入“苦文化”
处在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石柱,一草一木都是宝贵的资源,生态旅游是石柱的重要发展途径。而历史悠久酝酿出“苦文化”的黄连,也在石柱的生态旅游中有所贡献。“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等流传已久的民谚,使黄连已成为“苦”的代名词。让古人想不到的是,数百年来形成的黄连“苦文化”,如今竟然也成了石柱生态旅游当中的人文景观。在黄水镇,目前已建成了以黄连苦文化展示、黄连种植资源保护、黄连选种培育为重点的品牌宣传、科研科普、旅游观光相结合的黄水药用植物园。
谢泽元说,在石柱生态休闲旅游中融入“苦文化”,不仅可以使文化旅游快速成长,也将推动黄连产业化发展。
$pager$
石柱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
扶持政策
1 扶持规模化发展
对在耕地内新建示范片100亩、200亩、300亩、500亩、1000亩以上示范片的(三木药材、金银花折半计算面积),分别补助乡镇1000元、3000元、5000元、1万元、2万元工作经费(指导、服务、协调工作不到位的乡镇,不享受补助),对业主(指大户、农民合作社、企业,同一示范片只认定一个业主)分别按1万元、2万元、3.6万元、15万元、30万元的标准给予产业补助。对建成的中药材专业村,依照县上现代农业相关政策规定兑现乡镇工作经费,同时补助业主技术指导培训经费2万元。
2 扶持科技推广
对连农在市级良种繁育基地内购买优质黄连苗的,给予适当补贴。扶持推广黄连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黄连农残和重金属削减试验示范,以及新兴草本中药材优质种苗选育工作。
3 扶持研发新产品
对成功研发中药材新药品、中药材饮料、中药材保建品、中药材饲料并取得市级法定生产许可,且完成新建配套生产线的,给予20万元补助。
4 扶持黄连机械化生产
对新购买小型黄连烘炕机给予补贴(按总价40%计算,补助额度不超过1000元).
5 扶持示范社建设
择优扶持一个农民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经培育达标给予5万元补助。
访谈
生态保护发展 石柱要做好4篇“文章”
处在武陵山区,盛产辣椒、黄连、莼菜等特色农产品,拥有黄水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大自然赐予了石柱美丽风光的同时,也给了它良好的生态。如何在生态保护中谋取发展,是石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中,石柱被明确定位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六区县之中。这样的定位对石柱而言意义何在?石柱将如何实现这一定位,将保护和发展融合起来?近日,石柱县县长左军接受了商报记者的专访。
$pager$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对石柱发展是重要支持
重庆商报: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其中把石柱放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当中,石柱如何看待这样的定位和划分?这种划分对石柱而言意味着什么?
左军:按照市委五大功能区划分的定位要求,围绕“建立渝东枢纽门户和绿色生态经济强县”来加快石柱发展。这次市委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定位,我感觉更能加快渝东南区县的科学发展,真正体现大的战略、大的格局。尤其是从原来的“多予少取”变为了“多予不取”,这对石柱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政策,包括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石柱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支持。
结合生态保护发展
石柱初步提出“四大定位”
重庆商报: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之下,石柱今后的发展将有一些什么变化?将保护和发展融合起来,石柱有没有自己更为具体的定位?
左军: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是任务减轻了,而是任务加重了。重就重在对生态的保护,因为破坏很容易,保护很困难。这对石柱而言,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功能分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就要按照功能分区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发展定位。
对于石柱所处的渝东南地区,市里很重视。这一片区的属性基本一样,但是如何克服同质化,就要错位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后,县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初步提出了四个定位来概括石柱:一是“武陵山扶贫开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二是“民俗文化生态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三是“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优势资源开发加工基地县”,四是“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美好家园”。
做四个方面生态文章
完善“生态规划”是当务之急
重庆商报:石柱今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这四个定位?
左军:围绕这4个定位,我认为石柱今后应该做4个方面的生态“文章”。首先要强调的就是完善“生态规划”,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按照市政府常务会审定的《石柱城乡总体规划》要求,到2020年,按照18万人口、18.7平方公里的规模来完善我们的生态规划。而我们今后的生态规划,都必须要以这个规划为前提,完善这个规划,要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做“跳起来拿不到苹果”的事。然后根据四个定位,每个定位都还要制定详细规划,最后把详细规划变成可以实施的具体项目。
除了“生态规划”以外,我们还要做好“生态产业”“生态民生”“生态保障”这三篇文章。
$pager$
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
做大做强特色效益农业
重庆商报:石柱过去提到的“工业强县”,今后以生态保护为主要任务后,工业的发展方向会不会有调整?石柱的生态产业将以哪些做支撑?
左军:这就是我们的第二篇文章——“生态产业”必须回答的问题。以前我们提“工业强县”,现在要根据新的发展定位来进行优化完善。在新的功能定位下,一是今后不再新增一块工业用地规模,二是在现有工业园区范围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今后鼓励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水电、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以汽摩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和以笔电电子元件和小家电为主的电子产业,以及以石英砂、铅锌等为主的特色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
特色效益农业是我们生态产业发展的重头戏,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把辣椒、莼菜等特色农产品和黄连等中药材做大做强。解决好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关系,由龙头企业将农民带向市场。处在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旅游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也是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点。打造“大黄水景区”就是在保护中谋发展,我们不再在黄水搞大规模的开发,而是将旅游看点向周边拓展。结合我们的定位之一“民俗文化生态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将打造民俗文化旅游节点,将以黄水镇为中心,建立起冷水、石家、鱼池(千野草场)、县城的旅游片区。
结合生态扶贫搬迁
做“生态民生”实事
重庆商报:“生态民生”和“生态保障”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左军:我认为“生态民生”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要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结合起来,在尊重老百姓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打捆整合政策和项目资金,来实现对这部分群众的有序搬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扶贫的问题,又保护了生态,减少了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另外,在生态保护的县城及重点场镇,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美好家园。
而“生态保障”的重点是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来保障“生态规划”“生态产业”“生态民生”的实施。在以四个定位为主导的规划前提下,所有项目必须经过科学策划和论证,并且符合“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不能贪大求洋、头脑发热地做决策,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项目坚决不能上。
商报记者 刘晓娜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