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在池塘里采摘成熟的芡实,得靠眼力和经验,一天下来在水里十多个小时,最少也得采摘芡实果3000多个。
新式芡实果粒规格分拣器,按照大小挑选出不同规格的果粒,进行等级分出优质。
芡实果需要快速将果粒分离出来,以防果粒皮层老化坚硬和果仁“变质”。
剥壳时芡实汁把手染成棕色和蓝色。
分离并去除衣胞的芡实果粒需要快速用力漂洗,剔除粘连性杂质。
遇阴雨天气时,需要在室内借助风扇和特制加热器进行果仁干燥。
芡实遍芳塘,明珠截锦囊。芡实也叫鸡头米,金秋十月,正是芡实的收获旺季。在江苏省白马湖区洪泽县境内,人们正忙着在30000多亩的种植区采摘芡实。
早上六点多,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白马湖上,池塘里就已经出现了专业的采摘工。他们穿着保护到脖颈的防水衣,戴着防刺胶套,手拿自制的“竹刀”,全副武装猫着腰在水里逐株探查藏在叶面下的芡实果,将成熟的果子摘下收入网袋。
季春喜是仁和镇沈渡村种植芡实多年的老手,今年又将芡实种植面积扩展到90亩。“种植芡实是个苦活。”他一边干活一边说,“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芡实塘上,经常是早晨五点多就起床,晚上七八点才忙完。更辛苦的是,每年春节过后就要开始育种筹备,那时正值寒冬,人要泡在水中,将芡实种子埋在池底备用。育苗时,由于芡实怕冷,温棚里的芡实苗就像保温箱里的婴儿,非常娇气受不得寒气见不得风,育种时须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把温度、湿度控制好。谷雨后,进入断霜时节,再将育好的秧苗移种进池塘,到了农历六月底七月初就开始第一次采摘了。前期采收周期在六到七天,后期在十到十二天,最高峰的采摘期是在秋季。”
从水中打捞上来的芡实果,还不是在餐桌上看到的样子,需要将其果粒分离,去除粘连性衣胞,规格分拣,手工剥壳,漂洗、风干和晾晒。最后流向市场的是如珍珠大小的圆润果仁。
据了解,剥芡实非常费人工,有人设计过剥芡实的机器,但芡实果粒规格和形状差异大,碎米太多,后来又改用手工。有人计算过,一个人一小时最多能剥三到四斤,一天下来也就二十多斤的样子。由于新鲜的芡实保质期非常短,以往没有冰箱,芡实要靠晒干或者烘干之后才能保存长久,现在有了冰柜和快速的航空、铁路物流,鲜芡实也开始走进了普通百姓家庭。
在我国种植芡实的地方并不少,包括江苏、湖南等地都有种植。据了解,白马湖区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芡实,但规模不大,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大量种植。如今,许多农户通过种植芡实尝到了甜头,一般年收入在数万元,大的农户可达几十万元。产品销到广东、福建、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以及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张玉军 摄影报道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