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马娟
初次到陇西,这里的市容市貌让人惊喜。位于六盘山连片贫困区的一个小县城,竟然如此繁华、整洁,又不失文化底蕴。
县城位于巩昌镇,始建于北宋重修于明初的威远楼雄踞镇中,整个县城街道宽阔、车水马龙,商场、星级酒店林立,丝毫不输地级城市。这里距兰州180公里,全程高速。
古时陇西是个大区域概念,是指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南的区域,秦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陇西郡即为其中之一,辖地相当于现在的兰州市、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地区一部和临夏一部的总和。公元1669年以前,甘肃军政文化的中心基本在陇西,陇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是西出长安的第一大军政文化重地。
而今陇西从地域上缩为一县,为定西市下辖。
陇西是个农业大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其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素有“中国药都”等美誉。
近几年,陇西在药材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药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仓储物流等环节都有突破,正倾力打造“中国药都”。
201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86亿元,财政收入5.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4.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4元。
中国药都
2001年在陇西县境内挖掘的八株长2.4米、根头粗4.8厘米的“黄芪王”,曾轰动一时。
陇西善产药材自古有名。据南北朝时期大药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黄芪第一出陇西首阳山,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得”,“当归生陇西川谷,四阳黑水,称马尾归,质佳”。相传,药王孙思邈晚年带弟子来到陇西,曾在昌谷乡一带进行药事考察,并将沿途所采药籽全部撒在了昌谷山上。药农靠采收药材增加了收入,将该山改名为药圃山,山下小村改名为药圣村。
1965年,从山西上党引进党参在陇西试种成功,所产党参条直、茎粗、色白、味甘,出于上党而胜于上党,引起药界高度重视,被誉为“白条党”,自成一品。进入1980年代末,陇西中药材因其产量大、品种多、质量优,已牢牢地占据了全国市场的一席之地。随之,交易市场、营销队伍、加工企业、仓储设施、运销业务应运而生,形成了中药材产业化规模发展的雏形。1986年,陇西文峰药市被评为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
1999年,陇西县政府把具有历史、区域、比较优势的中药材产业确定为第一大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开发,使产业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
2011年11月,陇西正式被国家工信委确认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中医药生产原料供应保障基地。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其中标准化种植基地12万亩),占全省的13%;中药材年产量达到5万吨,占全省的25%,是全国中药材产量最高的县份之一。
另外,陇西独特的气候条件干而不燥,夏凉冬暖,利于仓储,素有“天然药仓”的美誉,因此出现了南方地区药材运到陇西储存现象。
陇西所存药材中,不仅有本地产药材,还存有青海、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四川、陕西等地区的地产药材,享有着“药到陇西最全,贮在陇西最安”的美誉。
$pager$ 开发区酝酿升级
陇西近几年把精力放在以中药为支柱的全产业链开发上。
从2008年开始,陇西按照“一区四园”的产业布局,完成了总面积21平方公里的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规划,打通中医药从种植、交易、仓储、提炼、饮片制药、药渣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
如今,陇西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全国产业链条最全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初级加工基地、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西北最大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价格形成和信息发布中心。
投资21亿元的陇西经济开发区,先后培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0多家,个体加工户5000多户,年加工药材20万吨以上,产值40亿元。
记者在陇西经济开发区看到,全国知名药企广东一方、奇正藏药、千金药业、神威药业等都已在此投资建厂。目前,全县有较大规模加工企业50家(通过GMP认证19家),年加工转化药材4.5万吨,占全县中药材总产量的90%以上。
目前该开发区正在申报列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走进位于陇西文峰镇的文峰药材交易城,熙熙攘攘,各地口音的客商们边看药材成色边谈价格;五楼“药财盈”中药材电子交易厅里,药材交易价格数字红绿交映闪烁;载满各种药材的大货车从这里出发,运往全国各地。
这里聚集着全国各地的1100家企业和个体户,销售额已位列全国第二,仅今年前8个月,交易城已完成销售额130亿元,累计上缴税金1.42亿元。陇西中药材交易模式已完成了“地摊交易-大棚交易-商铺交易-专业市场交易”的彻底转变。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234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