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需建立收储机制制定收购保护价
三七价格走高,为追求高利润,七农盲目种植,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七农无利可图便不再种植三七,导致供不应求,价格自然走高。自建国以来,文山三七似乎一直陷入了循环往复的价格“魔咒”,这也让文山三七产业经历了数次价格剧烈波动的“劫难”。目前,文山三七种植不断创新高,这种超负荷的种植,必然会给三七产业带来冲击,不过究竟会是怎样结果还有待观察。
本报本期圆桌特邀了药企、种植企业、三七管理职能部门、三七研究专家等代表,共同探讨如何破解价格暴涨暴跌的“魔咒”,为三七产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陈奕先:建设平衡价格的平台
“超负荷种植三七,对三七整个产业链都是一种伤害,特别是三七种植户。”她说,价格高就种,低就不种,面对高额利润三七种植散户蜂拥而至,现在价格冲高下跌,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农户的伤害只是表象,真正伤害的是三七产业链,周而复始,三七市场甚至三七产业链始终是无法摆脱价格剧烈波动的阴影,这种伤害对三七产业来说是致命的。
价格的波动可以直接影响到特安呐的生产成本甚至是公司业绩,当然为了避免长期受此困扰,他们选择自己种植三七,逃离这种苦海。当然,陈奕先也提出了一个平衡三七价格的大胆构想。“价格高低变化,必须有个大的集团来囤三七、采购三七,买卖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平衡市场。”她说,每公斤200到300元是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低于这个区间收购企业就出手低收;价格超高的话,企业就高出三七平衡市场。目前,特安呐正计划与中恒集团合作,共同来建设这样一个平衡市场价格的平台。
她认为,三七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并不是企业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单方面能改变的,应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市场运作这种符合市场规律的模式。职能部门应该做好引导,政策倾斜扶持支柱产业,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三七产业成熟发展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作为药企就是要做好终端产品,服务于消费市场。”她说。
冯光泉:计划性规模化种植
三七价格在今年7月份达到了历史新高,随后出现了连续的回调,在文山三七研究院副院长冯光泉看来,这也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但是三七价格在历史上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的行情,不仅值得研究更应该去思考如何突破这种困局。“超负荷种植三七,最先冲击的是三七市场价格,如果把控不住,对三七产业都是一种伤害。”她说,当供远远大于求的时候,可能出现贱卖的现象,七农、经销商、终端企业都会受影响。
虽然很多人会“受伤”,但是这是三七产业逐步成熟必须经过的阵痛。有痛才能思变,特别是三七种植方面。“不管怎么样,大部分种植户依然摆脱不了价格造成的变动影响。”她说,在经历了几波挫折之后,三七种植才会逐步从小散种植走向计划性规模化种植,这也是文山三七种植业的一个转型,而由零散式种植户向大型集中种植企业的发展,或许也将是三七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如果要解决市场长期价格大起大落的困惑,她提到了“平衡”和“杠杆”四个字,平衡种植和产量,当供需失衡时需要一个杠杆平台去平衡,这样一来市场价格就会相对平稳。当然,她认为,三七产业要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种植技术问题,特别是连种障碍,以及加强三七深加工的力量,目前整体上三七工业滞后,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如果能解决三七药食同源将会刺激三七工业的快速发展。
$pager$ 谭家文: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
“三七产业是文山州的重要支柱产业,2012年全州三七产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00余亿元。”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和三七产业局副局长谭家文一句话说出了三七产业在文山州的产业支柱地位,道出了目前三七产业发展的势头。
要摆脱价格大起大落的困局,他提出一种设想:“建立三七原料收储机制,制定三七最低收购保护价的政策。”他说,主要是通过对三七原料进行收储和投放,灵活改变三七市场供求关系,控制三七价格暴涨暴跌。具体的设想是:号召和引导州内外三七种植、加工、流通企业等参与,共同组建文山三七产业投资管理的一个平台。如果这个平台成立,可以对三七原料进行收储运作,根据三七原料不同规格和质量标准设定不同等级的最低收购保护价。当市场价格低于种植成本一定比例时,就进行收储;当市场价格高于种植成本一定比例时进行投放,稳定市场价格。
他认为,文山三七产业要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要推进三七工业化发展进程,让文山成为集“种植、加工、研发、交易、展示、推介、信息、物流”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区域。增强三七科技创新力,规范三七市场流通秩序等等,都将作为该局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余育启:建立产业链共生关系
“这两三年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跌,其实受伤的也会是种植户。”余育启说,种植户盲目扩大种植会造成两个危害:一方面是对土地的浪费,三七种植的土地不能连做,也就是种植过三七的土地不能接着种植,而这个技术难题现在还没法解决,盲目种植会造成土地浪费;另一方面,很多人盲目地跟着种三七,在三七高位时进入这个行业,导致这部分种植户的成本处于高位,随着三七的价格下跌,将大幅度亏损,势必导致行业内很多人退出,而此时,种植面积又大幅减少,待三年后需求增大,再次出现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对三七行业是不利的。
余育启认为,要改变价格巨变对三七产业的“创伤”,只有建立健康、良好的产业链,在种植、加工、生产等环节建立产业链的共生关系,让七农加入到这个健康的产业链中,有规模有计划地种植,才能规避行业风险,促使三七业健康发展。而随着市场的扩大,对三七的需求也会计划性增长,则更需要行业健康发展来支撑。
生活新报 记者 江吉炜 刘娇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643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