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据云南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今,中药材产业已发展成为云南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撑点。特别是三七、灯盏花和石斛,工农业总产值呈现快速增长局面。而其中,三七又是增长最快、产业规模最大的中药材。
广西田七或成威胁
近年来,云南省科技部门大力支持三七等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科技的支撑,云南三七攻克了育种和种植技术两大瓶颈,从而使得产量大幅提升。
文山三七研究院副院长、文山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中坚认为,这是三七产业在近五年来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云南三七产业还有更大的空间,“全国有1300多个药厂,云南三七进入的企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可种植土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提高单产支撑产业扩张并不现实。陈中坚坦言:“除非有新品种推出,目前单产提高的空间已不大。”
实际上云南已在考虑破解土地资源受限的瓶颈。据了解,相关科研部门正在组织研究“三七种植适应性评价”,这一研究旨在回答“什么地方适合种植三七”的问题,目的是将三七种植产业放在整个云南,而不仅仅是文山等少数地区去发展。
2010年开始,广西大力发展田七产业。广西田七曾经是与云南三七齐名的中药材,但在起步发展阶段没有跟上云南的脚步。去年,广西靖西县提出打造“田七回家工程”,在禄峒乡建设特色产业田七种植示范基地,占地300多亩,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其中国家扶持田七产业种植补助基金139万元;以广西中恒集团为依托,在政府部门协调指导下,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云南药企界人士表示,如果云南三七产业未能跟上市场的步伐,广西田七产业的崛起对云南三七产业势必会造成不小的“威胁”。
探索订制农场模式
面临土地资源减少、广西田七崛起的“内忧外患”,除了研究适应性种植,将三七种植业放在全省的大盘子内统筹考虑外,一种叫做“订制农场”的商业模式也正在试水。
所谓“订制农场”就是医药企业与种植企业的股份制合作。医药企业和种植企业分别入股打造一块基地,在种苗下地前就敲定收购价格;种植企业提供药材,医药企业埋单。双方既都能从中获得利益,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产品销路。
陈中坚介绍,“订制农场”的商业模式已在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与云南白药、昆明制药,以及天津、黑龙江的企业开展了。但这种模式对整个产业带来的积极作用还尚未有明确结论,目前运用的企业也只不过拿出一小部分业务在尝试。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552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