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这几天,前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乡子米地小村的车辆、人流络绎不绝。他们都朝重楼种植大户咩顺华家赶。35岁的咩顺华是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研究种植重楼已14年有余,栽种着15亩滇重楼。
2003年,咩顺华像大多农村青年一样,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我们地处高寒山区,海拔1700米至3100米,气候冷凉湿润,非常适宜野生重楼的生长。山上明明有很好的资源,可村民们却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咩顺华回忆起当时政府正在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流推进机制,向他抛了返乡创业的橄榄枝,2007年,咩顺华回到自己家乡,开始了他的“重楼”梦。
种重楼可是个新奇事,一时间在这个小山村传开了,大家都在等着看笑话。咩顺华可不管这些,说干就干,第一年从山里挖一部分,和农户收购一部分,试种了1分地野生重楼。但是咩顺华没经验啊,满腔热血也没抵挡住太阳暴晒,一分地重楼苗全晒死了,打工攒的3万元全赔了个精光,那年代3万元对于这个小山村可是巨款啊。就在大家都以为他要偃旗息鼓时,他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
他跑去大山里和重楼“交朋友”,每天观察重楼生长环境、生长习性,当地干部也来给他出谋划策,一番摸索后咩顺华知道了,重楼喜阴。他给重楼地盖起了遮阳网,山上挖来腐殖土,又开始重头再来,就这样第二年重楼种植成功了,第三年他开始扩大种植规模。慢慢的,咩顺华成了重楼种植大户,2021年重楼收入20万元,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重楼富裕路,也盘活了小村重楼振兴路。
现在村民们说起咩顺华都是竖起大拇指,他将重楼病虫害防治、高产种植等实践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在他的带动下,小村47户群众家家户户种重楼,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0000元以上。咩顺华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政府对人才的支持培养,2019年发展他为共产党员,2021年入选为云南省“三区”科技人才。政府每年给予10000元科技经费,组织外出考察培训3次,为其找销路找客商,精心培育这棵乡土人才苗。
咩顺华只是大姚县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一个缩影,从养殖球状念珠藻(葛仙米)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鹄鸣博士,到打造三台核桃森林公园的退役老兵李雪云,近年来大姚县大力实施“蜻蛉人才回巢计划”,扎实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探索创新“人才+产业+项目+平台”的良性互动模式,11个基层专家工作落户大姚,1064名人才信息的大姚籍人才库和27个人才实训基地建成,举办农业系统各类培训班78期,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6420人次。(王淑瑜)来源 : 中国网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