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29日讯(记者 张良德)在过去三年中,中西医结合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支点。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以来,各地群众对各类防疫药品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在各地药店中,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藿香正气胶囊等中成药成为了人们选择抗疫药品的首选,多地出现脱销情况。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医药支持政策频出,今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出炉,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也明显提高。展望2023年,业内人士指出,新版基药目录及中药集采是行业两大重头戏,中药消费品、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医疗服务是未来的重点关注方向。
行业政策导向性强,2023年关注新版基药目录及中药集采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医药行业的政策导向性比较强,业内及投资人士应当紧密关注行业政策。
火石创造华中产业研究所所长陆芳介绍道:“今年主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政策,首先是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这是首个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五年发展规划,为十四五期间的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全局性、战略性、保障性谋划。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并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药创新、中药质量提升和中医药改革等多个方面做出规划部署。”
业内人士表示,“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在顶层设计对中医药行业进行了规划,而真正落地仍需配套政策和具体项目的逐步跟进。
中药领域知名营销专家孙跃武认为,明年中医药行业最值得关注的事件有两个。“首先需要关注全国中成药集采,今年9月湖北的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成立,全国集采的文件政策也已出台,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和推进。从过去区域性的中药集采到全国性的集采,市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都大幅提升,这应该是2023年行业的重头戏。”
陆芳分析认为:“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建立的是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机制,这标志着中成药集采常态化、制度化的大跨步。集采选择的原则更多考虑临床使用量比较大,采购金额比较高的品种。通过今年各省的采购也可以看到,中药创新药和独家品种也会占较高的比例。而对于行业来说,降价不是最终目的,推动行业发展和质量提升应该是更关键的内容。”
除中药全国集采外,2023年新版基药目录的发布也是业内关注的重点。
孙跃武表示:“业内预期明年上半年将会发布新版基药目录,预期基药会大幅扩容,从现在的685个扩容到1000个以上,其中中药品种的数量和比例也会有很大提升。各家医药企业也都把这次进基药目录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机会。”
能否进入基药目录,将直接影响到中药企业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甚至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财联社记者采访了多家中药类上市公司,各家企业均表示,公司有中药品种申报进新版基药目录。
某上市企业相关人士称:“重点在于有多少独家品种进基药目录,普通的品种各家企业都能生产,即使进了目录,也不会带来太大的营收。”
在专业投资机构看来,当前中医药行业也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明世伙伴私募基金医药行业研究员许庆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中药经过前几年的低迷,很多估值都较低,很多公司PEG小于1,有一定的估值上拔空间,同时由于集采等原因,传统化药、部分器械、生物制药估值下行,资金有往中药涌入的需求。”
对于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许庆华认为:“中药行业的发展机遇主要来自各类鼓励政策的出台,同时叠加企业层面较好的业绩支撑。中药消费品、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医疗服务是未来主要的几个方向。核心关注的还是政策层面中药创新药的获批进展、中药创新药医保谈判和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基药目录调整变化、配方颗粒国标推进节奏以及相关的其他支持政策,其次关注给企业可能带来的业绩变化。”
中药创新药成药企发展重点
由于中药创新药和独家品种在医保集采中占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同时近两年国内中药创新药的审批速度明显提高,部分药企将中药创新药作为了公司发展重点。
今年初,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指导原则(试行)》,针对在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研发的中药新药,通过构建“三结合”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推动建立了与中药临床定位相适应、体现其作用特点和优势的疗效评价标准。
在“三结合”体系下,分别明确了1.1类中药复方制剂、3.1类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以及3.2类其他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分类和沟通关注点。而依据“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等古代经典名方融合发展而出的“三方”——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此前也已由国家药监局按3.1类注册上市。
孙跃武介绍,现在药企也在寻求新药的发展捷径,这个捷径就是经典名方,还有院内制剂,国家现在出台“三结合”的政策,存在一定发展机会。目前部分大型药企与一些中医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与名老专家、医院的合作,积累人用经验,将一些基于经典名方的药方和院内制剂进行开发。
利用院内制剂进行中药新药转化的研发速度较快。某药企人士称,由于院内制剂积累了较多的人用经验,在“三结合”的政策指导下,可以直接进入临床三期。
此前,珍宝岛(603567.SH)在接受机构调研的时候也表示,国家新政策出来后,有些可以跳过二期临床直接进入三期,相比化药和生物药的创新药周期短很多,研发费也低很多。有些中药创新药1个月之内都可以做完三期临床,取得新药生产证书。
目前有盘龙药业(002864.SZ)、贵州百灵(002424.SZ)等多家中药企业采用了与大型医院合作的方式进行院内制剂的新药合作开发,也有以岭药业(002603.SZ)等部分企业依托母公司旗下的医院进行院内制剂的成果转化。
有上市药企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以经典名方为基础进行新药研究,新药研发上市速度较快,大概一两年就可以实现上市生产。
除作为新药研发的基础外,药企也可直接以古代经典名方的方式进行生产上市。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发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和《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支持中医药企业生产古代经典名方。由于古代经典名方申请药品批准文号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具有制药免临床、简化注册审批的优势。
但进入古代经典名方市场的门槛较低,有分析机构认为国内约2000家中药企业,多数具备进入的基本资质,其中部分具有品牌优势的“中药老字号”企业或将在这部分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院内处方药品销售及中药配方颗粒恢复和发展
医院诊疗秩序正在慢慢恢复。孙跃武表示:“恢复正常状态以后,院内市场或出现一定反弹,院内门诊用药或有较大幅度提升,中西药都会有一个恢复性增长。”他介绍道,从往年医药销售整体数据来看,院内市场大概占六七成,OTC市场约占三到四成。
药企方面也对明年院内医药销售的恢复有预期。有上市药企董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预计明年院内市场的医药销售将会出现恢复性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有望在明年迎来恢复性乃至爆发式增长。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向国标切换升级,部分传统强势药企业绩回落。原“国六家”中药配方颗粒公司业绩今年均出现了下滑,红日药业(300026.SZ)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下滑10.68%,扣非净利润4.1亿元,同比下滑34.1%;中国中药(00570.HK)上半年中药配方颗粒销售金额27.62亿元,同比减少48.1%;培力农本方(01498.HK)上半年国内配方颗粒销售金额0.77亿元,同比减少50.95%。
新智研(上海)医药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遇冷,主要是因为国家在做标准化,市场需要一个转换期。预计明年国标转换能基本完成,市场应该能恢复正常增长。”
孙跃武表示,在与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实际沟通中发现,今年部分企业将国标切换当作重点,对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明年市场扩张发展将是企业的工作重点。从政策、疫情后恢复、市场认知、产品本身各方面来看,配方颗粒明年发展确定性较高。
中信证券在其近期报告中提到,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后,销售渠道预计将从试点期的2000多家中医院扩展到百万家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市场空间数倍扩容。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价格可加成不超过25%,同时纳入医保支付进一步推动空间扩容。配方颗粒全国集采尚有时间窗口,且预计价格降幅类似中成药,较为缓和。
华润三九(000999.SZ)在接受券商调研时表示,公司也在持续推动配方颗粒业务备案进程,今年配方颗粒业务表现可能会低于预期,但是国药业务实现增长还是很有希望的。明年配方颗粒业务总体相对乐观,虽然销售区域还是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考虑到备案品种增加以及目前价格调整状况,预计明年业务整体会实现恢复性增长。
有中药配方颗粒药企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我们公司现在也在不断扩展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现在除了市内三甲医院外,还在向下找合适的县域医院合作。”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