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初冬时节,记者到凉州区张义镇采访,看到公路两旁一派繁忙的劳动场景,女人们或围坐在药材堆旁敲土,或手脚麻利地将中药材装袋打包,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人将装好的袋子扛到公路上停放的大货车上。
“今年药材长成了,价格也好。这不,定西岷县的老板把车都开到了地头上,等着现场收购。”堡子村二组中药材种植大户赵福全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赵福全今年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260亩地,种了150亩的当归、90亩的党参、20亩的防风。“赵老板今年可发大财了,这几天天天忙着数票子呢。他今年挣个三四十万没问题。”张义镇农技站站长黄新荣笑着说。
像赵福全这样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在张义镇有五六十个。这些种植大户不仅自己通过种药材发家致富了,还带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以前我们种粮食,一亩地到头来最多也就收入四五百元。现在我们把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光流转费一亩地就600元。另外,我们还可以给种植大户们打临工,这样下来一年还能挣个三四千。”堡子村的女人们一边干活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道。
近年来,张义镇党委、政府立足张义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水源无污染等资源优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张义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大力扶持以当归、黄芪、党参、防风等八大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发展,不仅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而且中药材的品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今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1020亩,其中,黄芪3865亩,党参3218亩,当归2493亩,防风、独活等1444亩,根据目前采挖情况,预计全年中药材产量达5000吨左右,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
“在中药材种植中,我们积极探索在浅山二阴旱地育苗,试种新品种,建示范田,而后在水浇地推广栽种的种植模式。将种植育苗、多年生药材和当年生药材种植、常用药材和名贵药材种植相结合,根据土壤、气候等特点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建立主栽品种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使中药材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高效益化迈进。”镇党委书记苏雷文告诉记者。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该镇从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入手,成立了以镇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镇长具体分管中药材工作,抽调6名干部常年负责中药材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贴息贷款上尽量向种植大户倾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每年在中药材生产季节,邀请相关专家来镇举办科技培训,加强对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产地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理念,与武威市医药公司合作,走“订单”农业之路,着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步伐。为了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吃上“定心丸”,镇上还着力培养经纪人,拓宽销售渠道。如今,仅本镇从事中药材收购的经纪人就有20多个。 (许德忠)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