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夏天吹冷气温差大 慎防中暑又感冒。据指出,中医科门诊平均每4人就有1人出现全身无力、发烧、头晕、头重、恶心、肠胃不适甚至呕吐的症状,比起前几个月增加了至少2成。中医师建议,可服用解暑的药方,或是搭配敷贴三伏贴增强免疫力,亦可配合针灸快速缓解症状,远离中暑又感冒梦魇。
台北市万芳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黄中瑀表示,这些民众的脉象呈现典型的中暑脉,因为中暑是汗腺和排汗功能被暑热、湿热压迫而导致汗排解不出去,被逼在皮肤的内层,此身体会出现大约38度的低烧状况,以往多半只发生在小朋友、老人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人身上,但免疫力差的成年人,因中暑感冒也有可能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自制防暑茶饮 预防中暑
中医在治疗上,以清热、益气、生津为主 清境,此外,睡眠品质不佳也常与中暑有关,长期熬夜所导致的阴虚内热体质,也容易被夏日的高温环境所引动,出现难以入睡或多梦、口干舌燥、口气重、头痛等症状,中医称为伏火,调整作息加上服用中药调整后,症状即可改善。
如果出现轻微中暑又感冒症状,可以轻轻按摩合谷、风池、迎香及太阳穴来舒缓,除了补充水份,也可以自制防暑茶饮,准备鱼腥草或夏枯草约60克、红枣5至10颗,将药材以清水略冲洗后,全部放入锅中,加水盖过材料以大火煮沸即可关火,滤渣取汁饮用。
冬病夏治 三伏贴真给力
黄中瑀中医师强调,炎热的天气也是敷贴三伏贴的最佳时机。阳气最盛之时,人体的血气运行也最为旺盛,此时若能选取适当的药材,于血气相对应的穴道做穴位敷贴,亦可对体质的改善与调理有良好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内病外治。
利用白芥子、细辛、甘遂、肉桂等温阳成分的中药材,贴于背部之定喘、风门、肺俞、肾俞等穴位,引起轻微发赤反应,刺激穴道,使药物直接由皮肤吸收,经由经络气血直达病处,达到引邪外出、扶正祛邪的效果。
【小提醒】:
三伏贴因其中药物包括利尿药物,所以可能出现频尿现象,而孕妇、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者,及发烧和咽喉发炎者,并不适用。
【小叮咛】:
三伏贴穴位敷贴期间请避免在阳光下曝晒、洗冷水浴,或是游泳、剧烈运动;另穴位敷贴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或虾、蟹、花生、发酵过的食品等容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的食物,同时也要避免烟酒等刺激性的物品。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