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饮片性状:
黄芩片: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棕色或中空。
酒黄芩:本品形如黄芩片。略带焦斑,有的中心呈棕色或中空,微有酒香气。
黄芩炭: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片。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至焦褐色,切面具放射状纹理。质脆。略具焦气,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9.0%;含黄芩苷(C21H18O11)、汉黄芩苷(C22H20O11)、黄芩素(C15H10O5)和汉黄芩素(C16H12O5)的总量不得少于15.0%。
根中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黄芩苷4.0%~5.2%、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 葡萄醛酸苷、β-谷甾醇、油菜甾醇、 豆甾醇、黄苓素、汉黄苓素。 可加黄苓素、黄芩黄酮Ⅰ及Ⅱ, 以及千层纸素A,3种结构未知的氨基酸。此外,尚含7-甲氧基黄芩素 、7-甲氧基去甲基汉黄芩素及苯甲酸。
黄芩的地上部分含两种黄酮:红花素及异红花素。茎叶含高山黄芩苷8.4%~10.3%,鞣质及树脂。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炒炭后能增强止血作用,多用于止血。
【用法用量】3~10g。
【禁忌】本品苦寒伤中,故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忌用。
【应用参考】
宜忌:清热多用生黄芩,安胎多用炒制品;清上焦热可用酒黄芩;止血则多用黄芩炭。本品苦寒伤中,故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忌用。
“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咳喘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本草经疏》)
毒性及不良反应:小鼠腹腔注射黄芩苷的半数致死量为3.018g/kg。小鼠皮下注射的致死量为:醇提物6g/kg、黄芩苷6g/kg、汉黄芩素4g/kg。
黄芩制剂口服毒性很小,静脉注射毒性稍大。兔口服煎剂10g/kg,醇提取液静脉注射2g/kg,仅呈活动减弱,无一例死亡。静脉注射黄芩浸剂2g/kg,亦可使兔产生镇静和催眠作用,但8~12小时后死亡;如静脉注射1g/kg,则只有镇静作用,不致死亡。黄芩浸剂4g/kg给犬灌胃8周,亦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兔静脉注射黄芩苷15mg/kg出现不安和呼吸急促,1小时后有显著镇静催眠作用,所试4只兔皆于48小时内死亡。黄芩提取物肌内及静脉注射,可使正常家兔白细胞总数短时间内显著降低。
临床应用本品,黄芩粗制剂口服、黄芩苷或黄芩注射给药,除个别患者有胃部不适和腹泻外,余无明显不良反应。黄芩银花注射液眼内注射,局部有胀痛感,可加适量普鲁卡因缓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