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筹备起,业内一直预测,中药或成为此次辅助用药监控的重点。虽然目前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还未出台,靴子还未落地,但是业内均忧心受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带来的影响,或导致其在此次辅助用药目录中受伤最多。
部分省市已经发布的辅助用药目录也印证了这个猜想,从青岛发布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就可看出,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代表的多个中药注射液已被列入其中。
虽然药占比将中药饮片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饮片的发展,但对于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形势依然严峻。而逃过一劫的中药饮片,由于近年来“炒药”和质量标准不一的问题,也一直被行业内外所诟病。
在6月1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天府中药城联合主办的的“2019年中国中医药产业创新大会”上,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刘张林表示近两年来中成药使用下降37%,“引起中成药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医保,还有随之而来的叠加效应”。
“医疗保障局就这么多钱,需要保障全民健康,导致临床医生必须选择最有疗效的。如果疗效不行,中成药可能在未来遭受滑铁卢。”刘张林说。
事实上,中医药行业自2015年起便面临政策和舆论两方面的压力,“医保控费和政策、指导原则的不明朗,都使行业产生了迷茫和焦虑。”上海和黄药业副总裁詹常森在会上表示。
“行业内近几年很少有新药上市,为什么?因为中药按照西药的临床试验指标,做出有效性很难。”詹常森说,“舆论环境让大家怀疑中药的科学性,所有这些都让政策制定者、临床大夫、消费者对中药产品的价值有所怀疑,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动作。”
在现阶段而言,中药需要加强毒理、药理研究,从而推动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共识。
“1981年到2014年,所有上市的小分子药物中,50%以上都是基于天然产物。到目前我们国家一共发现了20万来自天然的化合物,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把这些化合物的资源变成国际公认的新药,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只有两个新药,一个是青蒿素,一个是三氧化二砷。”海军军医大学张卫东教授介绍,目前张卫东团队已经开始着手绘制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旨在理清中药作用机制,从而推动中药的创新。
“中成药的质量怎么样?这是一个问号,以六味地黄丸为例,同样是六味药材,产地不一样,生产工艺有差异,最后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原来是没办法检验的,但是今天可以了。”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主席任德权说。
除加强中药材本身的毒理、药理研究,近几年来,不少专家和企业不断规范中药材种植行业,试图从源头着手进行整个行业的重塑,振东制药(4.780, 0.03, 0.63%)、迪菲特药业等都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形成了全产业链的生产模式。
而随着专业化分工,产业链上游也有了诸如小豆中药科技这类专业提供种植、仓储和溯源为一体的企业,“我们原来形容中药药材种植‘小、散、乱 ’,农户自己种植,没有规范,现在可以通过我们的标准,指导农户从种子开始去种植,也有企业和我们共建种植基地,同时我们也拥有溯源系统,能够全程溯源。”小豆中药科技总裁吴佩颖介绍。
不仅如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向丽博士表示,目前其所在团队和华大联合开发的测序机,已经能够检测掺伪药材,实现从药品采集、形态鉴定到DNA获取的自动化、标准化流程,已在国内上千所医院投入使用。
近年来随着屡次曝出不良反应,导致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企业不敢研发新药,行业进入恶性循环。“很多企业都不敢创新中药注射液,但是还有一个方向,就是从天然植物里分离出有效成分,做成化学药的注射液,下一步我们的方向就是把天然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好,然后找创新的方向。”吴庆江补充。
会上多个专家表示,不能由于个别企业中药注射剂出现质量问题,便将中药注射剂一概而论。“只有讲清楚药物起效的药效基础和作用机理,体现中药较西药的特色或者优势,并且建立从药材到产品全产业链的控制体系的建设和提升,保证药品的优良品质,才能体现产品价值,我们中医药才有更好的明天。”詹常森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