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版《中国药典》的正式颁布、缓冲实施,麦冬作为中药材中的常用大宗品种,质量标准面临着重大调整:多效唑限量0.1ppm。

而新旧标准的过渡期衔接已成为行业关注焦点。从2020年版到2025年版的升级,不仅是技术规范的迭代,更涉及种植、生产、检验全产业链的适应性变革。在此背景下,不由得引起我们对“提质”与“保供”的思考。或许,对于麦冬这味中药界的“大佬”,需要重视及合法、合规、合理地利用好“过渡期”。
01、麦冬新版药典的改变
2025版麦冬炮规改为“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或洗净,润透,轧扁,干燥”,意味着麦冬以后无须再轧扁。这项改变有助于保留麦冬有效成分,减少损耗,同时又降低了加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总之,这是一项皆大欢喜的改变。
在四部新增农残检测项:多效唑,喊了多年的“狼来了”,在2025版药典落了地。

一次省药检院召开的研讨会上,某位老师提到他们对于2025年产出的麦冬已进行了数百批次多效唑检测,依据2025版药典,不合格率达到98%以上。明知不合格率,却依旧颁布,此次的新版药典“提质”,国家层面已对麦冬种植过程中的多效唑使用发出了“红牌”。
02 、新版药典的执行时间

3月25日,国家药监局发文颁布2025版中国药典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版药典按以往规律一般是12月开始执行,而这次却选择10月1日开始执行,这不由得想起麦冬种植过程中多效唑的使用时间是国庆节前后,有特殊照顾的意思。
2025年3月26日,国家药典委发布2025年版《中国药典》实施有关事项解读,并明确2025年版《中国药典》颁布之日至实施之日期间,可以执行原标准(2020年版《中国药典》),也可以执行2025年版《中国药典》,并在说明书中予以注明,在药品上市后监管(包括抽查检验等)时据此执行。2025年版《中国药典》实施之日前(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生产的药品,可以继续上市流通。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给了麦冬一定的缓冲时间,既让2025年产出的符合2020版药典的麦冬资源不得以浪费(前提是2025年10月1日之前),又从政策层面规范和引导了2025年麦冬的无多效唑种植。
03 、2025年麦冬总产量分析

我们再来谈谈麦冬今年的基本面。麦冬年用量已连续数年持续攀升,麦冬2024年用量突破15000吨,2024总产量13500吨左右,2023年老库存有1500吨左右。到2024年年底当年老库存几乎忽略不计,剩余300吨内三级平阳投料货。今年受单产减产影响,笔者个人统计2025年麦冬(本地货+基地货)总产量预计15000吨左右,和过去几年一样,今年仍然是近乎供需平衡的一年。

其中,笔者个人统计2025产出的符合2025版药典的麦冬统货不超500吨(有的说不超300吨),按以往麦冬年用量计算,不足半个月的用量。这意味着,2025年目前至2026年麦冬产新前(不用多效唑的麦冬因生长条件不一样,在2026年的清明节后才能采挖,会导致麦冬产新时间相比往年推迟数月,且2025年按农历有384天),各大饮片厂、制药厂、连锁药房、抖音直播等消费端只会且别无选择地使用2025年产出的2020版药典麦冬来度过“过渡期”。
而在如今严打严查、打假盛行、同行内卷严重的环境下,制药企业在“过渡期”后须谨防自身生产记录造假、生产劣药假药等违法违规行为。
04、20版药典麦冬 VS 25版药典麦冬
产新时间对比
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麦冬由于无法通过外在条件下控旺所以其坐果时间只有等温度降低至10度以下才会开始膨果,即为农历冬月、腊月和正月以及二月,产新时间较普通麦冬会延迟2个月左右。
产量对比

笔者个人统计2025年产出符合2020版药典的麦冬产量在14500吨以内,符合2025版药典的麦冬在300-500吨。虽受产地政府政策宣传积极引导,麦冬种植户、种植大户因惯性思维影响,多数还会继续按照以往种植方法种植,预估2026年产新后符合2025版药典麦冬在3000吨左右,2027年后符合新版药典的麦冬才会大量产出。
价格对比
结合目前市场行情,近期已有部分商家开始询价并采购符合2025版药典药典的麦冬,普遍价格较高,一般统货价格170-230元/kg,选货更是高达300元/kg左右。
外观对比

左图:使用多效唑;右图:未使用多效唑
结合图片可以看出:
使用多效唑的麦冬普遍:饱满、颗粒大、色泽好
未使用多效唑的麦冬普遍:干瘪、细长、颜色差(尤其是非主产区种出来的麦冬)
(上述信息由公众号药客巴巴向中药材天地网提供的原创信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