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药材市场未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擎天一柱?原因之一便是中药材行业面临“散”的局面,虽说散有散的优势,如游击队一般灵活自如,但分散资源也有它明显的弱势。
为这个行业按经营者分各地农户、家庭经营户、个体经营户、前店后厂,按经营方式又分囤货商、蹲点商、走货商,每个经营单位小得可怜,犹如沙粒,不能形成“聚”的力量。须知这些群体的总规模是很大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键还是要形成优势资源的整合,才能发挥出燎原之力。市场即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竞争空前加强,固步自封的做法无异于等死,继续散下去,无疑也会成为外来巨鳄的口粮,“聚”势必将成为趋势。
如何“聚”呢?举一个设想,仅供参考。自古人类文明的起源就离不开水,有江有河的地方渐渐形成人类的聚居。这说明什么?说明有资源的地方就能形成人气,有人气的地方就可共商大计。以特色资源形成聚合之力的设想便可成型。道地药材,多好的资源啊,别处想复制都没办法,日本能酿出茅台嘛?这可是经济学上强调的寻求产品差异化谋求市场思想啊。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强调了区分药材的产地、讲究道地的重要性。在《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药材中,有不少从药名上就可以看出“道地”色彩,如巴豆、蜀椒、秦皮、吴茱萸、阿胶、戎盐等。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特别强调药材的产地,提出“用药必依土地”。
“对道地药材的选用困境,我感到很痛心也很无奈。”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研究员表示,“浙贝母、北大黄、岷当归、京赤芍、广木香、广十味等这些带着产地标识的道地药材,如今已经很难在临床药方中见到。即使标注了产地标识,药房中也很难抓到这些货真价实的道地药材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终端的需求是何等的强烈,简直是渴求。
当然这里又会衍生出两个关键点:一是必须对中药材尽可能的按产地、按规格建立一套完备的标准体系;二是完成对道地药材完成科学的存储条件的研究以及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同时,如何利用和整合中药材的民间市场储备力量,更好的发挥蓄水池的作用,促进中药材行业健康发展也是值得深思的。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7189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