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古今名药需量大
茯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收载药物,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的商品。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及《唐本草》等记载“第一生华山,形极粗大有,雍卅、南山亦有”,即今陕西秦岭山区及云南、安徽、河南、广西、湖北、四川、重庆等地。早在唐宋是就远销印度、阿拉伯、东南亚、日本和西欧等许多国家,曾在1912年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运河通航典礼的万国商品博览会展出,深受各国客商的青睐。茯苓既是药品又可作为保健食品,可用于中药配方和100多种中成药原料,还有历代宫廷御善、民间食品如茯苓饼、白雪糕、云片、茯苓酒、茯苓点心,长寿挂面等、不胜枚举。全国资源普查野生蕴藏量500多万公斤,家种500-1000万公斤。我国每年药用、食用和出口需量约1000-1300万公斤,仅次于甘草、当归,为药用量超千万公斤的八大品种之一。近年平医药理化和临床研究证明茯苓具有多种药用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对喉癌、胃癌、肺癌等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加机体免疫力,新用途逐渐开发,供需矛盾近年来迅速扩大,用量每年以10-20%幅度增加。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140多个国家接受中医药,药用量增大。
市场购销变化多
回顾历史,茯苓五十年来出现过五次大的起落:第一次是56年和58年,产量分别为560和540万公斤,为当时年总销量的1.8倍,实行了降价和调整。第二次在62年,实行林特产和中药材收购奖粮布票政策,产量又回升至500多万公斤。接着三年农业自然灾害,茯苓年产跌至不到100万公斤,变成批供商品。第三次是在1976-1978年,国家扶持生产,并提高了购销价格,每公斤2元,高于粮食15-20倍。陕西、湖北、云南、四川、安徽老产区和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新产区一齐上,1978收购量2400公斤,至今为历史最高水平,形成严重积压,只到1989年代后期才调整过来。第四次波动在1990年代初期开始回升,1992年四川、湖北、重庆、陕西、河南、安徽岳西、浙江丽水、广西苍梧等地又形成热潮,年产1640万公斤,连续二、三年都稳定在1000万公斤以上的保和水平,售价由每公斤16-18元跌至5-6元,种植无人问津。这次调整完全在市场经济规律下运行,加上粮油取消定量和票证,提高价格,开放市场,茯苓种植落于低潮的时间较长,直到1997年全国茯苓纯购进185万公斤,纯销售275万公斤,库存比上年减少25%,开始出现卖方市场的情况,每公斤售价全国各大药市8-10元。1998外国家取消中药材全国统计,改为社会调查,价升至11-12元,1999-2002年售价三年徘徊在6-10元之间,产前产后浮动2-3元上下。2003年5月非典时期拉动出现紧俏升价,售价14-18元最高广州清平达20-22元,安国、亳州24-26元。年底回落至12-14元。2005年开市降至6-8元,9月产新回升至9-10元。这次波动历时较短,仅二年左右。茯苓种植和市场变化情况,还是有规律可寻。大体六年一个浪潮:每隔二年为升价期,出现卖方市场,刺激生产,种植形成热潮。接着出现降价期,产大于销,大约也是二年。再经过一个低谷期,价格继落谷低,直到库存空虚,大约也是二年。要做好茯苓生意,首先要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在低谷期价降低位时大量趸货,在升价期价格高峰时沽卖,就能见到大的经济效益。战国大商人白圭说到“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弃。我就是在一丰一歉,一弃一取中获利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贱买贵卖是商业的规律”,谁掌握了这一规律,在商战中就会取得自由。农业种植同样也是这一规律起主导作用,种药要种在起价时。常言“市快没赶,市滞没揽”,了解这一奥秘,就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生产销路在何方
茯苓产销五十年来有五次大的潮起潮落,详细分析都是在社会需量和生产供给出现的矛盾。中药材市场经济是解决购销矛盾的场所,市场是沟通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桥梁。茯苓是商品,多了降价,少了升价,所谓“物以稀为贵”。价格杠杆的神奇作用,也是商业的重要法则之一。要研究茯苓生产销售问题,首先调查一下目前茯苓的药用需求量:(1)人口增长药用需求量增长。21世纪世界人口日已敲响60亿的钟声。我国人口由上世纪60年代6亿增加至21世纪初的12.5亿,翻了整一倍,而且60岁以上老人占1/5,已进入老龄化,世界人口比二战时期增长近一半,人口也进入老龄化,药品需要量也大幅度增长。(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医药进一步国际市场,举世闻名的茯苓是出口创汇的俏销商品。(3)2003年我国制药企业加速中药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进程。药品生产和经销单位2004年分别完成GMP、GSP、认证,2005年厂商双方开足马力生产,对原料和药品的需量也大幅增长。(4)科技研发力度强,国内久减肥药的开发,新产品层出不穷,茯苓每年需量以10-20%增加。其次再调查一下茯苓的生产种植现状:(1)2005年茯苓产新后各大药市普遍库存空虚,由平转畅,售价每公斤升至10-12元。掺伪作假现象严重,茯苓块、茯苓片加入米麦等淀粉比比皆是,出口品牌名品难觅。(2)从生产上看,自1998年全国特大灾之后,国家为了根治水患和加强水土保持了《森林法》和《天然林保护条例》,种植面积锐减。(3)价低伤农,另外松木价格猛升,成本加大,农民卖难不大气层再种植。例如主产区之一陕西汉中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年产10-14万公斤,除满足区内之外还供应西北和南方市场,近两年来反从外购进。据调查湖北省罗田、宜昌、云南省维西、大理、四川达县、巴中、重庆万县、安徽省岳西、河南省看伏牛山等一些主产区也有类似情况。(4)炒买估卖激烈,加速茯苓市场的空头虚假紧张。总之,根据多年市场变化规律,生产减少容易恢复难,还有优良菌种选育和代料栽培等一系列高产技术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普及。业内人员预测:茯苓后市价格将会稳中上升,3-5年内是热点商品,种植也可能是从们瞅准的热门项目。
2005年10月5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