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诗仙李太白有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似是一篇思念家乡的诗句和中药材全无关系,其实不然,很多中药文化同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传,这首千古绝句其实就包含一味中药材。谜底不言而喻:怀熟地。
这个谜题的谜底既包含了产地也包含了药材品名,可以说一举两得,既点明其道地产区,也让我们认识了这味药材(地黄,分生地和熟地,熟地是生地的加工品)。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有诗描绘地黄:地黄饷老马,可使光监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可见其品种用药历史悠久,在古代已经是家家户户必备良药。
霜降前后,本该是地黄产新时节,主产地之一的山西已经开始产新,可河南产区近两年来天气异常,2012年一直持续到十一月才开始采挖,今年霜降后气温仍高,依旧没有下霜,产地还未开始采挖。当地药商介绍,今年地黄的种植面积增大,但是单产下降,农户卖货不积极,现在产区地黄较前段时间微涨,100支11.5元,210-220支10.5元,140-150支11元。
作为一个年用量在三万吨左右的超级航母地黄怎么就没有当归的人气和疯狂?笔者简单对其种植优劣分析一二,对大家也是一个参考。
一、种植周期短
都说河南人聪明,确实如此,他们的聪明体现各个方面,中药材种植经营他们也是先驱者。河南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河南怀庆府就发展地黄种植,形成怀地黄道地药材。久而久之当地形成了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药材的习惯,像四大怀药:地黄、山药、牛膝、怀菊都是一年生,像地黄是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小满)种,10月上旬(寒露)收挖,只有5、6个月——140~160天,这既是其优点,不用等多年,不到一年就可以见到效益,容易回笼资金,资金流动加快,哪个品种赚钱种哪个,甚至药材行情不好马上可以经营其他农副产品,不用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未来,充分的利用了其致富资本:土地(土地对于种植者来说就是生产资本)。但同时也有生长周期短药材的一个短板,周期短就注定价格波动频繁,价格上涨,就容易刺激新产区开发,容易调动种植者的积极性,容易盲目的一窝蜂上来,价格低,也容易药贱伤农,产地纷纷弃种,不利于中药材产业正常发展。地黄在过去三十年出现了大大小小波动10余次,几乎3年就会有一次波动,充分体现其周期短波动快的特点。
二、适应性强
现在地黄的主产区在河南和山西,就目前来说,山西产量占到全国的50%左右,河南产量在40%左右,可是在河北、陕西、山东、安徽、甘肃等地都发展过种植,虽然整体产量占比不大,但也充分说明了现在种植技术的一个透明化(以前种植技术就好似一门手艺是不会传给外人的,现在交流增多和信息量增加,种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多地均可种植发展地黄,地黄这个品种其实管理简单,种植容易,是种植者愿意种植的品种。现在产地种植分为两种,第一种大暑前把根倒栽,霜降前后出土沙埋或入地窖,第二年春天种植,这样产量高,品质好。第二种方法:把去年的小地黄秧直接春天种植,产量小。产地基本都是使用前面产量较高的方法。适应性强也和周期短一样,容易引起过热和过冷,价格好种植就一哄而上。
三、亩产高
亩产高低在相同价格下就决定了农户最终收益的多少,就拿河南武陟来说,当地种植多年,种植技术非常成熟,当地在正常年份亩产干货800公斤上下,目前统货价格10元左右,毛收入在8000元左右,农户有种植积极性,扩种在所难免;但如果亩产下降到400公斤,毛收入只能在4000元了,刨去成本,农户基本在做无用功。而且,较高的亩产,所用的土地也就相对较少,目前需求量30000吨左右,需要占地理论上在40000亩左右,如果利用合理,土地资源也就得到合理利用,但是,如果价格太高,农户疯狂种植,80000亩产量就会到60000吨,产量上来非常容易,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如果多余的40000亩土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将会是多大一笔收入)。
四、不能重茬
地黄不能重茬,据当地多年种植经营户介绍,如果第一年种植产量800公斤干货,第二年继续种植可能只有不到200公斤,一般土地需要8-9年才能重茬,沙地需要时间更久,武陟当地能种地黄基本都种植了,当地种植经营者一般都会去临近的村庄包地种植,如此往复,形成了一个地黄的种植网络,我们也不得不再次称赞河南人是聪明的,一般临近村庄他们是不会再抢地盲目种植药材的,要么养猪,要么种树,然后把自己的土地包给种植药材的,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综述,地黄的种植特点好似一把双刃剑,利用好就是优点,把握不好就是缺点,事在人为,把握好一个度,不要一拥而上,也不要一哄而散。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3211
2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