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近日,从江西产地不断传来栀子涨价的信息,江西栀子干货已经从产新初期的13.5元上涨到了16.5元,福建栀子干货已经从产新初期的8.5元上涨到了10.5元,这与笔者前期去考察时形成的认知反差很大,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品种突然涨价,而且涨的还很猛呢?
为此笔者专门与栀子的多个产地和加工地进行了电话沟通,得到的信息大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栀子产新人气太差少人关注
近年来,全国中药材市场低迷,药材价格下滑,市场冷的几乎让人窒息,大家都在极力推销手中的货源,存货商的心理底线就像大坝破堤一样,一泻千里。栀子更是这样,从2014年年初崩盘以后,市场成交价从前几年最高时的38-39元狂跌为13-14元。而且还是无人求购大货只有零星补货,市场存货商都在想办法推销手中的存货,再加上各个产地不断传来今年栀子挂果丰常好的信息,所以栀子的人气降到了冰点,根本无人关注更无人敢出手购买。
笔者曾于8月28日至31日对江西栀子主产地:樟树、丰城、新干、九江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9月11日发表了《江西栀子的悲哀》一文,并在文章中强调:“栀子丰产对于农民来说应该是个好事,但江西栀子前几年发生的一些状况,仍然对江西栀子的走势产生深远影响;再加今年药材形势与金融大环境欠佳,今年的江西栀子丰产能否丰收,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栀子产新已经进入中期,但市场人气却很差,少人问津少人求购,因为市场是残酷的,没机会谁也不会入手,这种态势也必然会打压栀子产新的价格,从而造成农民无利或赔钱,采摘不干净或弃摘难以避免,进而造成栀子丰产却难丰收的局面,这却实是江西栀子的悲哀”。
事实不幸被笔者言中,产新时由于鲜栀子的价格太低,野生栀子几乎全部被弃摘,家种栀子也因价格太低,有些产地产出还不够农民采摘费用,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弃摘现象,导致栀子丰产不丰收。

图1:8月29日笔者拍摄于江西樟树吴城上仍塘村
二、天气反常影响栀子的采摘产新
栀子产新期,产地的天气极其反常,从10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到12月中旬为止,产地几乎就没有晴过几天,能遇上一个多云或者阴天就是好天气,最严重的是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我国整个东南部区域一直是阴雨不断,福建、江西等地下农民无法外出采摘,雨停了地里泥泞进不去,没等地皮干了雨又下了,直接影响栀子产新量。

图2:11月1日笔者在江西湖口马影山镇石山村考察

图3:11月9日笔者在福建福鼎贯岭镇分水关考察

图4:11月8日福建福鼎贯岭镇栀子正在装车外运
三、阴雨连绵影响栀子的烘干
栀子加工过程为:杀青--烘干--摊晾--烘干--摊晾--烘干--储存。我们知道栀子采摘下来必须马上加工,不及时加工将会起热烂果。加工时必须杀青,因为栀子果实内皮中有一层保护膜,若不用蒸汽杀青是非常难以烘干的,更不可能晒干。

图5:栀子果实内皮中有一层保护膜清楚可见
图6:福鼎贯岭镇某栀子加工户的无硫电控温烘干炉

图7:产地最多采用的是煤炭热风炉烘干栀子
烘干时不能一次性烘干,原因是栀子富含栀子油,若一次性烘干栀子油挥发丢失过多且含量变低,再者色素在表皮附着过多,其颜色会发黑变暗,即没有卖相且质量也差。所以栀子烘干必须反复烘干后摊晾散热回性,再次烘干后摊晾,直到栀子彻底干透,这样的栀子储存起来才能保证不落色不变质。烘干设备一般采用煤炭热风炉(见图7)。
2015年,阴雨连绵的天气给栀子的加工带来极大的困难。下雨天使得栀子烘干过程中没有场地来摊开散热,所以今年的栀子干货颜色普遍不如往年,且黑籽破皮较多。甚至有的加工户缺少场地加工鲜栀子或者烘干过程中无场地摊晾,栀子只能堆成大堆,导致内部发霉变质。总之今年加工出来的干栀子质量,是近年来最差的一年,个头不均匀,颜色暗红不发亮,黑籽率高达30-40%,破皮开裂的达10-15%。
图8:来不急加工的鲜栀子堆满了加工户的仓库,部分开始发黑

图9:笔者和蒋尔国,以及福鼎林业局孔教授探讨栀子加工
以上是笔者近期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到的产地产新与加工情况,要想全面了解今年栀子产新的实际状况,就必须亲自到江西、福建、湖南等主产地去,实地认真的调查才能得知详情。
鉴于栀子行情“绝处逢生”,骤然反弹,笔者将从12月21日起专程赴国内栀子主产区实地调研。并及时进行实时播报,敬请关注。
中药材天地网专家委员会:刘红卫
2015年12月20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